全国绿色智能航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仪式
9月19日,全国绿色智能航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举行。
全国绿色智能航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现场
当前,全球航运业正经历以绿色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深刻变革。随着我国“海洋强国”与“交通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航运业面临新能源船舶普及、智能航行技术突破和航运大数据应用等多重挑战,亟需跨领域协作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支撑。在此背景下,全国绿色智能航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应运而生。
据了解,全国绿色智能航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由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共同牵头,联合200余家国内国际港台船东、行业协会、产业链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致力于打造实体化运行平台。
成员单位证书颁发仪式
相较于传统产教合作模式,该共同体依托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和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三家发起单位的优势资源,突破单一主体联动局限,构建起“院校筑基、企业领航、科研赋能”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明确分工、优势互补,创建“政-产-学-研-训-赛-孵-创-就-投”十位一体的产教融合云服务生态系统,通过多维度资源整合,为航运业绿色智能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共同助推产教融合走向深入。
其中,山东海运以“企业领航”为己任,将其在LNG动力船舶运营、智能航运管理等领域的实战经验与资源全面融入教学与实践环节,致力于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上海海事大学突出“科研赋能”,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学科优势,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双向转化,构建“需求‐供给”精准对接机制。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则立足“院校筑基”,凭借在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领域的大规模人才培养能力,以及覆盖全船员的27项培训资质,牵头人才标准制定与实训体系建设,年培训能力可达3万人次。
签约仪式
“共同体成立恰逢其时,为破解航运业绿色与智能化转型中的人才与技术瓶颈提供了创新引擎。”福建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建华指出,福建省教育厅将加强政策引导和保障,鼓励校企探索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等培养模式改革,推动资源整合共享,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标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新范式。
福建海事局副局长王华明表示,共同体的成立,让“课堂跟着船舶走、研发跟着航运走、标准跟着发展走”成为一种可能。海事局将立足“参与者、推动者、服务者”角色,支持共同体建设,推动监管要求与人才建设、行业标准无缝衔接,支持院校共建智能海事实训中心和绿色航运实验室,助力我国航运标准走出去。
当天大会审议通过了《共同体章程》,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等200余家单位当选为理事长单位、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副理事单位和理事单位。会上,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分别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科大讯飞有限公司、武汉河洋科技有限公司签署重大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共同体进入实体化运作新阶段。
本次活动聚焦行业前沿,围绕智能船舶监管、绿色甲醇混合动力船舶技术研究、AI赋能安全管理等行业热点,邀请OSM THOME船管公司、挪威船级社(DNV)、上海海事大学、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和院校的专家作主题报告,为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思路和建议。此外,与会代表还实地参访了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华为人工智能实训中心、世界特种船模展示厅、科大讯飞同声传译智慧教室等涉海特色实践教学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