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广州内河港总体规划(2025—2035年)》正式获得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复。该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功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广州港包括广州海港和广州内河港。广州内河港是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广州海港范围外的内河港口,是广东省内河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广州市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平台,主要分布在花都、白云、增城和番禺、南沙的内河区域。按照规划,广州内河港将构建“枢纽引领、多点协同”的发展格局,划分为番禺、万顷沙、五和、新塘四个港区,共规划港口岸线约39公里。规划突出生态优先理念,在巩固现有货运功能基础上,新增游船、游艇等水上旅游客运功能,推动港城深度融合。
广州港历史悠久,“广州通海夷道”是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当今广州港,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确定的国际枢纽海港,是中国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港、最大的粮食中转港、重要的汽车枢纽港,在全球物流链供应链以及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位独特、作用突出。截至目前,广州港已开辟181条外贸班轮航线,开通73条“穿梭巴士”驳船航线、39条海铁联运班列,已缔结60个国际友好港,设立38个内陆港。2024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7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645万标箱,位居全球第五、第六。2025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指数广州排名超越东京,上升至全球第12位。2025年广州在《国际都市游船活力指数报告》排名蝉联全球榜首。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内河航运发展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深化实施,广东省内河航道网络持续升级完善,广州市及各区国土空间规划陆续出台,内河重大项目及临港经济需求不断涌现,内河水运低运费、低能耗优势日益凸显,对广州内河港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次规划紧密结合广州市内河临港产业发展、码头企业改扩建及重大项目建设需求,充分考虑广州内河港与广州海港互补关系,发挥内河水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环保、水利、交通等规划加强衔接,提升了港口岸线规划等级,优化调整港口岸线功能。
未来,广州内河港将以工农业原材料及产成品、矿建材料、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发展汽车滚装运输、水上旅游客运功能,逐步发展成为具备江海直达运输及运输组织管理、中转换装、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和旅游客运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化和生态绿色港口。广州市港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实施后将显著提升广州内河航运服务水平,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带动临港产业集聚发展,为广州加快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