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无缝衔接 上海速度不断刷新
高效的跨境物流链背后,是持续推进的制度创新
手机上下单的海外商品为何能当日完成清关?中国企业处理跨境结算为何如此从容高效?这背后,是上海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贸易便利化的生动实践。昨天,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上海两大国际枢纽,探寻货物进出口高效背后的故事。
“联动接卸”破除痛点
在洋山深水港码头,橙黄色的自动导引车穿梭不息,巨型桥吊有条不紊地装卸着集装箱。
作为跨境贸易的主力通道,海运展现出强劲动能。这个年吞吐量达2600万标箱的超级港口,正以惊人的运转速度参与到全球贸易的链条中。
“今年1到8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3500万标箱,继续稳居全球第一。”洋山海关物流监控四科副科长吴坤飞介绍,“特别是5到8月跨境电商旺季期间,洋山港区处理的跨境电商集装箱量达到12.8万标箱,同比增长27%。”
针对传统海运通关中存在的“重复查验、转关繁琐”等痛点,上海创新推出“联动接卸”模式——将洋山港与周边港口视为整体作业区,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自2021年实施该模式以来,出口集装箱每箱可节省成本400元,进口每箱节省200元,显著降低了企业跨境物流的综合成本。
开放红利释放航空潜力
如果说洋山港是“海上起点”,那么浦东机场则是“空中班车”。两地通过海运配合“卡车航班”,无缝衔接地构建起物流网络。
所谓“卡车航班”,是指飞机转卡车的运输模式。在浦东机场西区公共货运站,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正在快速中转。工作人员介绍,上海海关已打造覆盖全国26个国际机场的监管体系,目前有42家国内外航司在此运营,日均处理货物超300吨。
更令人惊叹的是苏州“前置货站”项目。通过打通苏州货站—上海机舱直通通道,货物在苏州就能完成安检和海关查验,到浦东机场后可直接装机,较常规模式节约时间12至24小时。
2025年6月以来,浦东机场国际中转货运量连续3个月创历史新高。前8个月监管国际中转货物1.7万吨,同比增长153%。
在这条高效的跨境物流链背后,是上海持续推进的制度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让中国速度不断刷新纪录。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额达11.07万亿元,相较2020年规模增长26.5%。“十四五”以来,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2.81万亿美元,超额完成“十四五”2.5万亿美元的目标。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牛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