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武汉-太仓”“新三样”货物江海联运首航成功启运

  9月12日上午10时,“远大先锋”轮从阳逻港鸣笛起航,船上装载着一批出口到北美洲的“湖北造”集装箱式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系统(以下简称“储能柜”),标志着湖北省首批储能柜江海联运“一箱制”首航成功,为内陆“新三样”货物出口提供了创新示范。

  储能柜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三样”产品之一,属于9类包装危险货物,具有货物价值高,运输要求严、装卸难度大等特点。过去,湖北省的新能源及储能相关产品运输,主要通过陆运方式从生产基地运至太仓、上海等地装船出海,运输成本较高,安全风险较高。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助力湖北经济发展。9月4-5日,武汉、太仓两地海事部门积极沟通,主动走进港口码头、走进生产企业,开展“新三样”货物水上运输协作现场办公,共商推进“新三样”货物水水中转海事监管互通互认,实现水路运输“一次申报、一箱到底”的海事协同监管模式。

  本次“武汉-太仓”“新三样”货物水上运输协作,是两地海事部门深化合作,共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和武汉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标志着今年继“武汉-厦门”“武汉-上海”之后,又一条安全、绿色、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的开通。

  据悉,传统通过水路运输危险货物,除了向始发港海事部门提交申报信息,还需要在中转港重新办理申报。而“一箱制”新模式注重始发港和中转港海事部门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监管互认,中转港海事部门非必要不再进行开箱检查,实实在在地为企业降本增效。

  据统计,此次通过水路出口的湖北楚能新能源储能柜,与原先的公路运输相比,单箱运费降低上万元,出海时效减少1-2天,物流成本下降高达30%,从而进一步提升“湖北造”产品全球竞争力。

  全媒记者 张亚蓓 通讯员 黄俊卫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