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国航海学会工程船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学术交流会在天津召开。中国海航学会工程船舶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的成立,旨在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促进行业标准制定,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工程船舶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为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会上,全体委员听取专委会筹备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专委会工作办法,选举产生第一届领导机构。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秦斌当选主任委员。
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世新强调,工程船舶作为海洋开发的"国之重器",其技术水平直接关乎国家海洋战略实施成效。当前我国工程船舶行业已从技术跟跑迈向局部领跑,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全球海洋治理格局调整与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将成为推动我国从"工程船舶大国"向"强国"跨越的重要纽带。他提出未来专委会在工作上要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当好创新发展的“领航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当好生态保护的“守护者”;要搭建多元合作纽带,当好行业协同的“联结者”。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光涛表示,将全力支持专委会工作,主动分享在工程船舶运营管理、绿色智能装备研发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并与各位委员携手,共同推动我国工程船舶研究、设计、建造及应用水平再上新台阶。
秦斌表示,将以“建强平台、凝聚合力、引领发展”为己任,并明确专委会五大工作方向:推动创新协作,整合行业内外的优势资源,搭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作平台;健全标准规范,联合相关单位,加快完善工程船舶在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各环节的标准体系;搭建交流渠道,打造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培养,构建适合工程船舶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行业协同,积极搭建企业间的合作桥梁,推动工程船舶设计、制造、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协同,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
据悉,专委会首批吸纳40家单位的43名委员,覆盖行政主管机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及企业等领域,兼具专业性与代表性。
此次专委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工程船舶行业进入资源整合、协同攻坚的新阶段。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以专委会为纽带,加速推动工程船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同期举办的2025年学术交流会,专家学者围绕江河湖库清淤装备迭代、船舶智能预测系统、浮式风机流体力学等前沿课题展开研讨,为行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全媒记者 马榕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