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嘉兴市召开贯彻落实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在全省率先出台《嘉兴市贯彻落实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擘画水运发展新蓝图。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实施方案》围绕“全面建成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的目标定位,通过谋划加快航道提级扩能、提升港口规模能级、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等多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发挥嘉兴区位优势和内河航运优势。
提升“水上枢纽节点”地位
海风裹挟着咸咸的气息,吹过嘉兴港区繁忙的码头。不久前,一艘名为“蓝宝石”号的巨轮缓缓驶离乍浦港区,满载着225盘重型石油管、工程车及精密配件,开启了嘉兴至委内瑞拉的航行之旅。
“这就是我们最新开通的嘉兴港首条南美班轮直达航线,主要出口石油管、工程车、半挂平板车及精密配件等货物,这些货物也都是嘉兴港首次装卸的新货种。”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翻开浙江地图,嘉兴地处江河湖海交汇之位,水网如织,活力奔涌。京杭大运河、鱼腥脑航道、金山航道……在一条条黄金水道上,数百艘货轮穿梭不息。记者从嘉兴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目前嘉兴共有定级航道228条,航道里程1996公里,航道密度约50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航里程、航道密度均列全省第一。
近年来,嘉兴高度重视内河航运发展,全力加强航道建设投入,随着嘉兴港、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建设的不断深入,嘉兴已逐步建成了沿海“一港三区”、内河“一港六区”的双亿吨港口航道网,嘉兴港跻身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第60位,已开通外贸航线10条、内贸航线14条、海河联运航线41条。
然而,嘉兴水运仍存短板亟待突破,比如:主干航道等级还需提升,杭平申线、湖嘉申线等主干航道为千吨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吨位船舶通行;支线航道通达园区能力还需增强,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存在堵点。
今年5月,浙江省政府《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为加快推进“航运浙江”实施意见落地落实,嘉兴提前谋划,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实施方案》,将嘉兴的水运发展纳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长江黄金水道联动发展格局。随着该方案的实施落地,京杭大运河、乍嘉苏线等一批骨干航道将会陆续提质升级,长三角区域水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能级将会进一步提升,从而增强嘉兴对沪苏浙皖腹地的辐射能力,强化嘉兴的长三角“水上枢纽节点”地位。
开启物流降本增效新航道
8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嘉善县陶庄镇的江海联运综合枢纽工程项目(二期)建设现场,挖掘机、吊车等机械轰鸣,码头围挡作业紧锣密鼓。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6号、7号仓库钢结构框架施工。
记者了解到,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13.24亿元,计划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废钢、废不锈钢加工配送基地及区域钢材集散中心。项目建成后,陶庄镇废钢业务的辐射面积将从方圆300公里扩大到600公里,有效提升货物水路运输能力和效率。
项目投资方嘉兴陶庄城市矿产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杨算了一笔经济账,二期项目建成后,载重1500吨的货轮将从北浒漾启程,经太浦河、黄浦江、京杭大运河扬帆出海,重型货车运输需求将骤减,物流成本较陆路直降两成以上。
据测算,相比公路运输,内河集装箱运输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1条千吨级航道的货运能力相当于2条6车道的高速公路,但是运输成本仅为公路的1/7。
嘉兴水网密布,具有发展内河水运的优良条件。当下,嘉兴正在实施“扩能升级”干线航道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聚焦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为核心,通过发挥水运“大运量、低成本”的突出优势,更好辐射沿岸产业园区,吸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大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力度。
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万丽介绍,一方面嘉兴正在积极推进“三横三纵”主骨架千吨级航道贯通,争取千吨级航道、码头覆盖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平台,努力实现嘉兴的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把自己的产品装上船,既可以通过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出海,也可以通过内河网络直达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助力腹地企业物流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嘉兴在积极规划梅台港、崇福市河、东清线等5条“通港达园”短支航道项目,联通陶庄公共作业区、洲泉工业区,服务新都水泥、桐昆集团等15家码头企业,项目实施后,预计年水运吞吐量由1400万吨提升到2600万吨,每年降低运输成本约2.6亿元。
嘉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嘉兴将围绕高能级开放强省、世界一流强港和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航运浙江”建设,以建设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为载体,推进基础设施提能升级,促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绿色智慧转型,构建现代航运物流体系。到2027年,高水平建成“一枢纽、八联、十通道”海河联运体系,全市千吨级航道总里程保持全国领先,2000吨级航道实现零的突破。到2030年,干线航道通达85%以上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建成20个以上大型公共作业区,支撑服务一批内河临港物流园区,内河航运智慧化、绿色化水平迈向新高度。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海河联运总体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