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严控船舶排放 守护万里晴空

  “不见黑烟,不闻噪音,畅行于碧水蓝天之间,逐浪前行。”老船员刘伟描绘起向往的海上生活,咧嘴笑着。

  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海事智能监管、推广使用LNG和岸电……近年来,一系列治理船舶大气污染排放 的政策密集出台。

  “举目已是晴空碧,宜趁东风扬帆起”。老刘的向往正在变为现实。

  绿色发展 “中国方案”落地有声

  翻开中国地图,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环抱着祖国大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片片碧蓝水域,崛起了一座座现代化港口,行驶着一艘艘国际货轮,繁忙的海上货运大通道联结海外,沟通世界。穿梭在我国沿海内河的大量船舶,在为我国贸易流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沿线城市带来了沉重的环保压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方是正途。中国作为航运大国,全面打响“水上蓝天保卫战”已是刻不容缓。

  2015年12月,交通运输部颁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一场以控制船舶大气排放,改善沿海内河水域空气质量为目标的“水上蓝天保卫战”拉开序幕。

  2018年12月,为满足当前国内污染控制需求与国际污染防治趋势,交通运输部又印发实施了新的《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 案》),明确在已设立的环渤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控制地理范围,严加控制排放要求,降低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促进沿海和内河港口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严控硫氧化物、颗粒物及氮氧化物,明确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及其他相关要求,这份新发布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总体目标、调整原则、方案适用对象以及控制区地理范围等方面的重点内容。“推进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适时提升控制区要求,是交通运输部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满足民众美好生活的期望、落实国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总体要求的重要抓手,是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的重要行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杨新宅表示。

  “从目前排放控制区实施的情况来看,各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减排效果。相比2015年,2018年三个排放控制区的船舶硫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3%和22%;2019年船舶减排二氧化硫约60万吨,颗粒物约7.8万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副处长张春昌向记者介绍,排放控制区不仅让沿线城市的天更蓝水更绿,更为全球海运减排贡献中国力量。

  降硫严控 海事监管探索先行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盐田港,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区之一。

  记者在港口码头看到,一艘艘货轮缓缓驶入,大大小小集装箱堆满港口,龙门吊车轰轰声响,各种货车、叉车繁忙往来。这么多巨轮、卡车,港区内却闻不到油气味。

  港口负责人介绍,以前,港口停泊的船舶使用硫含量3.5%m/m的低硫油,现在必须使用硫含量0.5%m/m的低硫油。

  “硫是PM2.5的主要元凶之一,船舶燃料油的含硫量高会提高硫的排放量,造成空气污染。”在20多米深的机舱发电机处,深圳海事局执法人员李亚军一边取油样 一边解释道。

  “从2015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开始, 我们便着手开展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工作。”深圳海事局副局长曲义江向记者介绍,“从早期的探索尝试到‘船舶排放控制区监测监管关键技术’课题研究、‘大鹏湾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监管试验区’建设,再到如今使用无人机搭载嗅探器技术、岸基遥测设备、海事巡逻船搭载遥测设备等三维立体监测监管手段,配合船舶排放大数据中心、船舶排放信息云平台等构成的船舶尾气排放监视监测综合信息平台。如今,海陆空立体配合可以持续提升监管力度和水平,精确打击船舶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违法行为,3年来,深圳辖区单船燃油质量检测比例已达到国际水平,96%以上的集装箱船舶靠泊期间都使用了硫含量低于0.1%m/m的低硫油。根据有关评估结果显示,较于2015年,船舶靠港期间硫氧化物排放减少95%。对海水水质要求极高的海豚,如今也频繁现身港区。”曲义江说道。

  清洁能源 江苏LNG船走在前列

  41岁的张家国是土生土长的江苏人,从20岁起就开始和父母跑船。2017年,他的第一艘LNG动力船舶建成投用。“原来的船烧柴油,生活区、甲板上经常有黑灰,气味、噪声都很大。”回忆起自己原先的工作场景,张家 国感慨万千。如今,在张家国的新船上,机舱内的油污不见了,生活区、甲板也干净了,舒适的工作环境让人心情 愉悦。

  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点的江苏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为推广LNG清洁能源,江苏省先后开展了“柴 油-LNG”混合动力改造、LNG单燃料动力船舶建造、现有船舶动力系统整体更新改造等技术的研究和试点,同时还抛出了“LNG动力船舶可在京杭运河优先过闸”的福利。

  “LNG清洁能源,是落实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加快建设绿色交通的重大措施,也是对江苏省委省政府‘263’专项行动的积极响应。”江苏海事局工作人员介绍,从2013年“海港星01”和“海港星 02”LNG加注站建成,打破LNG动力船无处加气的“零 突破”开始,江苏海事局便一直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动内河船舶走绿色水运、绿色增长、低碳发展之路。如今, 在长江江苏段及江苏内河干线航道上已建成10座内河船用LNG加注站,其中5座已投入试运营;同时,已建成近100艘LNG动力船舶,据统计,投入运营的LNG动力船舶每月航行的能耗降低约2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 氮氧化物排放81%,基本解决了氧化物、颗粒物以及船舶油污水的排放问题。

  示范引领 岸电应用社会“共赢”

  除了LNG清洁能源之外,使用岸电也是海事部门“绿色航运”建设主推的另一举措。

  浙江湖州,素有“世界丝绸之源”的美誉,而这里也是全国“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岸电成为其发展转型的“金名片”。在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记者看到一排充电桩如同战士般挺立,一条条电缆伸入靠泊的船舶上。

  正在给船充电的船民金苏明站在船头,掰着手指给我们说使用岸电的三大好处:用岸电和烧油比,费用省一 半;没有黑烟,没有噪音,电压还稳定;使用方便,有全省通用的电卡,也可以扫描充电桩上的二维码支付。目前,湖州累计建成岸电设施273套,实现水上服务区及63个大型码头全覆盖,夏季岸电使用率超60%。

  “以城东水上服务区为例,进行岸电改造后,船上的用电成本每千瓦时可节约3角钱,年消耗柴油减少150多吨,年减排二氧化碳498.35吨。”湖州市港航局副局长史旭初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是不可动摇的发展方向。为了这抹绿色,海事部门仍将坚定不移地履行“让航行更安全、让海洋更清洁”的光荣使命,让绿色发展永续留存,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