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大运河航运史(浙江篇)》正式出版发行

  日前,由原浙江省港航管理局组织编撰的《大运河航运史(浙江篇)》正式出版发行,填补了大运河航运史浙江部分的空白,也为业界提供了比较完整、可靠的历史资料和行业史料,对传承、利用和保护好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运河航运史(浙江篇)》以大运河浙江段2500多年的发展为主线,汇集各种史料和浙江港航管理部门保存的各种资料及统计数据,全面系统地记述和展示了大运河浙江段航运的发展、演变历史,客观真实地描述2500多年来浙江人民在大运河浙江段开凿、航道建设、船舶修造以及港口码头建设、航运管理等方面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大运河浙江段对浙江乃至全国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卓越贡献。

  大运河穿越嘉兴,而这本书的编撰同样凝聚了嘉兴智慧。据悉,浙江省港航管理局于2007年委请嘉兴船文化博物馆着手编写《大运河航运史(浙江篇)》。12年来,各参编人员调档阅卷,不废寒暑,四处收集资料,进行了摘抄、复印,对资料进行了较全面、细致的整理、分析,几易其稿,终成全稿。

  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对以往的许多史料进行了认真的考据和科学梳理,提出许多新颖、独特的观点和思考。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位于钱塘江北岸、浙江西北部平原水网地区的浙西运河,是江南运河(京口至余杭)的浙江段,与钱塘江南岸的浙东运河(杭甬运河)相对应并连接。到唐代时便在浙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以东、中、西三条航线为主干的浙西运河水网。多年来隋炀帝“敕穿江南河”似乎已成定论,针对自元代起不少专家学者提出的疑义,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各类史料和大量的典籍、文献,一一进行比对和甄别,从“孤证不立”、通航标准不一、任何配套工程均无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据。绘于清康熙26年的《京杭道里图》与当今地图上所标的京杭运河是否重叠?浙江港航最早的政务公开,是在清末立于海宁长安坝上《禁勒索碑》,详细规定了船舶过坝的程序和收费标准,此碑在“文革”期间已残,为了寻访其全文,历经多年,终从一张摄于民国的老照片上把全文录入。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