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共持彩练当粤舞——广东海事局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共建“平安西江”综述

  三年行动实施一年就取得阶段性成效——水上安全事故已下降八成;水上生态环境发生明显改善,给老百姓带来切实的获得感;虽遭强台风“山竹”肆虐,但辖区实现“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

  安全,是交通运输永恒的主题。去年8月,广东海事局牵头联合西江沿线六地市政府及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的共建“平安西江”行动。通过共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水上安全治理架构不断完善,水上安全由多元分治向多元共治转变,构建“西江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获得广泛共识,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共建“平安西江”签约仪式。

  目标:水上安全共商共创共治共享

  西江,珠江水系最大干流,全长2129公里,发源于云南,如一条经济长飘带穿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4个省区,通达港澳,年进出港船舶高达百万艘次,是云贵等内陆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大动脉。其中,广东段全长约347公里,经6个口门流入南海,沿江有44座取水口,是千万住户的饮用水源;有码头230座,二类及以上口岸24个,桥梁33座,渡口54道,水上加油站23个,水上安全监管及防污染的压力巨大。

  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珠江水运发展,国务院先后颁布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交通运输部发布了《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指明了方向。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部长李小鹏,广东省省长马兴瑞等先后调研西江,对如何遵循新发展理念,开展珠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杨传堂要求,凝聚合力,建设畅通、安全、绿色、高效的珠江,努力把珠江打造成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

  李小鹏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强化规划引领,加强智慧海事建设,加强安全管理,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不断提高海事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珠江黄金水道建设。

  “2017年8月8日,我们联合西江(广东段)沿线六地市政府及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开展了创建‘平安西江’活动。一年来,牵头推动活动向纵深开展,使‘智慧西江、协同西江、绿色西江、文化西江和共享西江’的美好愿景逐步变成现实,古老的西江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广东海事局局长陈毕伍欣喜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广东海事局联合西江沿江6地市政府及广东省交通、水利、环保、旅游、渔业、气象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澳门海事及水务局于2017年8月8日签订了《“平安西江”共建协议书》,启动了为期3年的共建“平安西江”行动,以健全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水上安全治理架构,构建西江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实现西江黄金水道的本质安全。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陆亚兴介绍,开展了一年多的共建“平安西江”行动,已成为保障西江通航安全、水域清洁,落实国家战略和省部领导讲话精神的具体抓手,通过创建,切实推动水上安全由多元分治向多元共治转变,做到安全发展共商、安全生态共创、安全风险共治、安全成果共享。

  “2017年以来,西江广东段仅发生1起水上交通事故,没有发生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水上安全事故已下降八成,保障了西江两岸群众的出行安全。”在9月6日进行的共建“平安西江”2017—2018年度总结评估会上,传来了这一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通过共建,打造西江流域“公共能量场”,就是在建设“智慧西江”的基础上,打造统一监管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为各职能管理部门及航运企业、船员等提供交流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共同提升西江航运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共建,形成西江水系特色文化产业带,结合西江地市滨江公园的规划,融合自然、社会要素,倡导亲水、护江理念,培育游艇市场,发展旅游文化,促进文明建设,推动西江文化产业带的融合式、跨越式和超常规发展。

  记者从共建各方签订的《“平安西江”共建协议书》上看到,共建目标主要包括“五个西江”:打造“智慧西江”,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积极推进西江可视化和智能化建设;建设“平安西江”,通过统筹西江沿线各要素和相关职能部门,实现西江一体化发展与管理;建设“绿色西江”,坚持生态文明优先,建立和健全促进西江绿色发展的保障机制,预警、监控与应急体系;打造“文化西江”,通过挖掘和构建西江文化,助推西江文明建设和旅游发展;建设“共享西江”,通过建立健全全方位沟通协调机制,实现西江流域数据、建设、服务共享,互联互通。

海事执法人员向船员宣传“安全、畅通、文明、绿色”西江。

与公安、水利等部门联合、联动检查船舶,建立西江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

  举措:政府企业社会同心同力同向

  目标已定,同心共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平安交通”“平安广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共建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都非常重视创建活动,同心同力同向,政府和各部门联防联控,共同整治,全面实践西江安全发展共商、安全生态共创、安全风险共治、安全成果共享。

  中山市副市长高瑞生介绍,在共建过程中,中山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平安西江”建设的“五大发展目标”,发改、经信、教体、交通、环保、国土、海渔等部门以及各镇区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实现水上综合治理、智慧治水能力、协同管理水平、水域环境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五个再上台阶”。

  江门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剑雄表示,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基本原则,江门市在西江下游江门航段开展了防范船舶触碰桥梁、安全大巡察等“三大战役”,进一步夯实辖区内西江安全与绿色发展基础,重视侨乡文化的挖掘和培育,让“文化西江”走入水上千万家。

  作为牵头单位,广东海事局成立了“平安西江”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平安西江”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扎实推动着各项计划按质保量完成。

  记者在行动计划附后的重点建设任务表上看到,3年“平安西江”建设行动期内,广东海事系统要完成38大类、72项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包括完善西江感知系统布点规划,推进西江共享传输链路建设、西江电子江图建设,布局海事管理沿江综合基站,推动地方政府健全及完善水上社会救援力量的建设等,内容丰富,涵盖水上安全及环保方方面面。

  在实际工作中,广东海事部门一方面加强内部沿江六分支局联动执法,初步建立了“一江触发、六地联动、闭环管理”协同治理机制,为下一步打造西江应急与搜寻救助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同地方政府及渔政、水利、交通、航道、气象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固化机制,形成合力,取得良好效果。

  为了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计划,广东海事局还开展了以“平安西江·青年守卫”为主题的青年突击队共建活动。以此为契机,西江沿线六个分支海事机构积极行动,成立了以青年业务骨干为核心的各种青年突击队,引领海事青年在“平安西江”建设实践中聚焦主业、岗位建功。如2017年11月21日,由佛山海事局具体组织协调,联合广东省佛山、肇庆、中山、江门、云浮、珠海六市14家单位在西江开展的统一执法行动中,海事青年担当了主力。

水上联合巡航。

繁忙的西江。

  成效:“西江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获广泛认同

  政府、企业、社会一起发力,共建成果可圈可点。

  2017年以来,西江广东段没有发生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水上安全事故下降八成;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52人,搜救成功率99.25%,船舶违章行为明显减少;西江岸线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仅在肇庆段就清理取缔非法码头、临时装卸点119个,打掉一大批非法采砂点;经过沿线六市政府积极协作,西江沿岸投入建设了7个应急设备库、13个溢油应急物资储备点、4个防污应急服务点、3个拖轮值守点,水上应急能力和水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

  “经过一年多来的共建,构建‘西江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倡议获得广泛共识,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水上安全治理架构正不断完善。”陈毕伍表示。

  共建,形成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合力。西江沿线各市政府积极协调各方,广东省有关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了水上安全的资源保障和监督管理。江门市实施了“侨海安畅”安全品牌共建活动,改善高风险水域通航环境;佛山市将九江海寿渡口打造成“最美乡村平安渡”;云浮市推行“一镇一渡”格局,积极强化渡口渡船管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建立了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电子航道图一体化生产体系及数据标准,为西江航道提供了统一的空间基础数据设施;“广东航道通”App在西江全面上线试运行,西江智慧海事、防范船碰桥智能预警系统等监管平台初步建成,助力西江航运能力提升;气象、水利部门为水上交通提供全面、及时的天气、水文信息,助力水上安全。

  共建,融入了地方的环保治理体系。西江流域已全面建立了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湖长体系,相关水上安全活动也纳入了河长制的检查考核体系。依托河长制体系,在“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等“五清”行动以及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督察等行动中,西江船舶管理有效加强,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也进一步密切。

  共建,让建设“绿色西江”的力度不断加大。海事部门大力推进西江流域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和船舶船型标准化工作。西江沿线各市已经设立21个船舶溢油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初步覆盖沿线水域,大大增强了船舶溢油处置能力;佛山市引导西江9家危险品码头,建立溢油应急联防体和相应工作机制,提升企业联防联控水平。

  共建,也促进了诸多难点问题的解决。西江沿岸各市大力推进解决水上难点问题,取得明显进展。如肇庆、云浮市开展非法码头、水上餐饮设施和非法采砂的清理整治,取缔、拆解了一批非法码头和餐饮设施,打掉一大批非法采砂点,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共建,更是发挥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平安西江”的影响正积极向外拓展。广西海事局积极与广东海事局对接合作,在西江广西段也开展了“平安西江”共建行动。而在北江流域,在各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共建“平安北江”的行动也于今年7月16日正式启动。

  更为重要的是,水上安全监管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可视化、智能化监管模式初具雏形。一年来,广东海事部门完成了西江(广东段)全景的技术分析,试点综合型、智能化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卡口,编制“平安西江”可视化工程建设方案。《西江肇庆段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上报交通运输部立项,计划新建雷达站、视频监控点等一批监控设备。佛山海事局推进广东内河首个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江门海事局建成由高清视频和近距雷达组成的智能卡口,肇庆海事局与科技企业合作成立“可视化”“无人机应用”实验室,探索可视化、智能化监管。

  水上安全操作指南和联动工作机制也得到进一步健全。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西江广东段绘制了水上安全监管平面图,编制了《西江流域风险防控手册》《西江水域船舶安全航行指南》以及《船舶附属艇安全管理指南》,建立了统一的水上交通风险评估标准、风险管控及预警机制等制度规范,为西江航行的船舶及船员提供了安全指引。

  珠海港控股集团总经理梁学敏告诉记者,通过共建共管,西江通航环境进一步好转,船舶航行更加高效,大力促进了港口经济发展,港区溢油应急能力也大幅提升。

  中山港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杰航深有同感地表示,通过多方的齐抓共管,西江小型船舶违法违规航行的现象大幅减少。

  “我们希望,通过‘智慧西江、协同西江、绿色西江、文化西江和共享西江’的搭建,提升西江黄金水道的发展内涵,推动‘平安西江’成为‘平安交通’的综合性示范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陈毕伍说。

  记者了解到,在接下来的两年创建时间里,广东海事局将牢固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依托“平安西江”平台,不断建立完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合作机制,正视问题,真抓实干,着力在防治船舶污染、处置闲置船舶和“三无船舶”、提升西江航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等问题上取得更大成效,促进绿色航运、绿色港口、绿色生态文明发展,进一步把西江打造成“安全、畅通、绿色、高效”的航运大通道。

  随着创建活动的进一步深入,西江这条经济长飘带,正在逐渐成为一条“安全、畅通、文明、绿色”的彩练,在新时代南粤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中欢快地舞起。

  □记者观察

  探索共建共治 争当行业排头兵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40年发展成就有目共睹。40年来,靠着真抓实干、敢为人先的拼劲、闯劲,广东肩负起了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使命。

  新时代,广东该如何走?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团审议时,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其中包括“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这,已为广东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指明了方向。

  那么,作为水上交通安全专业管理部门,广东海事部门应如何贯彻落实新要求,履行新时代新使命?

  在推动辖区水上安全监管现代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广东海事部门一直在努力探索、创新。2017年以来,联合西江(广东段)沿线六地市人民政府及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的创建“平安西江”行动,就是敢于争先、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具体实例。

  “安全、畅通、绿色、高效”的西江航运大通道,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应有之义。但仅靠海事部门“唱独角戏”,显然难以走得顺畅、彻底。通过努力打造“西江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广东海事部门不仅积极贯彻落实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指示精神,也真正地贴近了沿江百姓的现实需求。

  其实,“共建共治”已是当下安全生产管理和交通发展的主旋律。今年4月8日起施行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中,“共管”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则。

  共建“平安西江”,安全发展共管共治,加速西江流域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广东海事正努力“走在全国前列”。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