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月,“东方之星”首航下水,从涪陵(承建厂所在地)出发行至万州港。1994年6月,《中国河运》杂志刊发了这则消息,图片显示,首航的“东方之星”挂着彩旗。
2015年6月1日21时28分许,21岁的“东方之星”载着458人,在长江湖北监利段翻沉。至今,只有15人生还,400余人生死未卜。
这次失事,令“东方之星”走到了终点。尽管,距客船强制报废年限30年还有8年。
“东方之星”所属的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华6月3日向澎湃新闻承认,1997年曾对船体进行了包括重新设计、涂装等大改造作业,改造“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改造后客轮的质量“肯定没问题”。
“东方之星”改造前为平头两舷全通走廊船
6月3日,澎湃新闻获得了一组“东方之星”被改造之前的原貌图。
提供者、重庆船舶爱好者程鹏告诉澎湃新闻,1994年2月下水首航的“东方之星”,最初是按普通班船设计建造的,跑的也只是班船航线;后来,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因为航运定位调整,将“东方之星”和“东方之珠”改建,开启了东方公司的“豪华游轮”业务。
程鹏说,在改造前,“东方之星”是平头船,两侧全通走廊,可以从左舷直通右舷,从船首直通船尾,开门也即可出入船舱;改造后,“东方之星”船头变成了飞剪首(更利于航行),船体两侧被封闭,成为独立房间,从左舷到右舷要开启房间门,再穿过中央走廊,再开启右舷房间门,翻出右舷窗户。
从外形上看,“东方之星”已由原有的“轻盈”变得“臃肿”。
程鹏认为,这个改造大大增加了“东方之星”的容积,但取消了两舷全通走廊,客房床位及床位结构的变化会造成应急逃生方式的变化;取消两舷全通走廊,客房设备更靠两舷外侧,加剧横摇效应。
程鹏提供的“东方之星”改造后的客舱开窗面布局图显示,客船每个独立房间的窗口玻璃,完全打开一侧,游客才能逃生,而且,这个在通气之外做逃生通道的客舱开窗,大部分面积都被床头板遮挡。
程鹏已研究客船多年。他指出,现在还不好评估“东方之星”改造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不过,他指出,相较而言,长航“江山”系列开窗面积大,而且没有床头板等大面积阻碍物,另外,同样在取消两舷走廊的前提下,“客舱窗外保留了一个类似阳台的宽度,这样既保证了两舷的逃生通道,又能防止意外落水。”
专家:改造是否有隐患有待参数指标验证
程鹏和两位重庆东方公司前员工告诉澎湃新闻,“东方之星”前后改造过不止一次。
前职工侯伟告诉澎湃新闻, 1997年前后,“东方之星”进行过一次改造,当时的“东方之星”船舱内从铁壁改成了木板,还有升级改造的动力、空调系统。
前职工侯伟称,失事前的“东方之星”,“已经完全算得上公司自造的了,唯一保留的就是它的名字。”
澎湃新闻查阅公开资料,零星可找到“东方之星”的翻修记录。2014年3月,中海工业有限公司发布的一则消息称,近期中海工业立新船厂收到来自“嵩山”轮、“国强”轮和“东方之星”船东的感谢信,赞赏该厂急船东所急、克服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船舶修理工程。
对于“东方之星”的改造,船舶专家、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教授姚震球认为,并没有规定不允许河船改造由两侧全通走廊改成中央内走廊,就其船舱内的窗户等通道,最初的设计或多为通风采光,未必完全是考虑逃生功能。
新世纪游轮总船长陈树培告诉澎湃新闻,这种改造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检测的稳性指标、抗风压力能参数是否达标。
据媒体公开报道,“东方之星”在2013年曾因安全问题在检查中被海事部门官员实施滞留。但中新社消息称,2015年3月,“东方之星”最近的一次检测报告显示,该船通过重庆市船舶检验局万州船检局检测。检测报告称,该船安全设备、船舶结构、机械及电气设备和无线电通信设备符合相应规范、规程,处于适航状态,准予用作普通客船航行。
不过,截至发稿,澎湃新闻未能从万州船检局拿到相关数据。
公司回应:改造后船质量没问题
6月3日下午,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工程技术部负责人覃玉平向澎湃新闻介绍,“东方之星”客轮总长76.5米,主船体长66米,最大船宽12.4米,船高18.6米;1997年的改造中,“东方之星”的平头结构改成了尖头,目的是减少风阻,加快船的运行速度。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华向澎湃新闻承认,1994年“东方之星”客轮试水后,为完善游船的功能以迎合市场需要,1997年对船体进行了包括重新设计、涂装等大改造作业。
王建华说,改造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改造后客轮本身的质量“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覃玉平说,在日常维护保养方面,公司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包括“东方之星”在内的旗下6艘船,每年均各保养一次,保养时间为每年12月初到次年的3月中下旬(其间不运营),4月重新启动。
覃称,长江沉船事件发生后,公司已按照万州区港航管理局的要求,对旗下“东方之珠”(“东方之星”的姊妹船)停港检查,其余4艘船舶进行自查自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