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上线十年,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球数据处理量最大

  人民网上海6月18日电 (记者龚莎)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2014年6月18日正式上线以来,已成为全球数据处理量最大的地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加快推进上海口岸数字化转型,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做出了卓越贡献。

  6月18日,恰逢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十周年,由上海市商务委组织记者来到“单一窗口”的主运维商——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现场探营”。

  帮助企业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每年可达20亿以上

  2014年2月,在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指导下,由上海市商务委(市口岸办)牵头,会同上海海关、上海海事局、上海边检总站、市交通委、市税务局、口岸运营单位等部门,启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十年来,秉承“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建设理念,始终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不断推进数字化、区域化和国际化,目前形成了“通关+物流”“监管+服务”“外贸+金融”的16大功能版块,66项特色应用,对接22个部门,实现口岸通关监管环节全覆盖、推动国际贸易相关业务办理全纳入,支撑全国超过1/4进出口贸易量,服务企业数超过60万家,成为上海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的数字底座,建设的成功经验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通过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各类特色化应用,帮助企业节约各类申报作业时间和人力成本,每年可达20亿以上。

  货物通关作业方面,创新推出覆盖海运和空运的智能“预约申报”模式,助力压缩了通关时间,货物申报时间由1天到半小时,船舶申报时间由2天到2小时,帮助企业实现7*24小时实时自动化申报,作业效率实现“飞升”; 物流服务方面,实现海陆空“通关+物流”全覆盖、贯穿全过程、服务全用户、挖掘全数据的全链路状态跟踪;国际结算方面,通过数据授权,企业只需填写一个号码即可调取结构化数据并向银行提交,服务外贸企业超过8000家。

  世界银行向全球推介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口岸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供了支撑,提高了监管效率和执法透明度。

  邮轮旅客“一码通关”,实现与“爱达·魔都”号等邮轮直连,以及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执法互助,为邮轮提供通关流程全覆盖、要素全聚集的口岸应用场景支持,形成邮轮旅客“一码通关”的上海模式,旅客通关速度压缩到10秒/人。

  集装箱危险品智能预警,通过海关海事信息共享,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系统,对通关业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危险品画像,多维度捕获疑似危险品,帮助监管部门把危险货物查实率由55%提升到75%,同时,处理效率提升到同期的3倍。

  出口退(免)税“免填报”,建成出口信息数据池,进一步实现出口退税 “免填报”,做到了“当天受理、限时办结、税库联动、全程跟踪”,成为企业办理出口退 (免)税业务的主渠道,平均办理时间在4个工作日内,其中对资信良好的一、二类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已提速至2个工作日内。

  2019年,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助力我国营商环境排名由97位跃升65位,2020年,再提升至56位。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特别指出:上海等地实施“单一窗口”,有效地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和透明度,压缩了跨境贸易的时间和成本,并向全球推介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张杰表示,下一步,各方将持续加强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兄弟省市“单一窗口”的合作共建;积极推进与全球先进贸易数字平台规则对接,按照DEPA、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新要求、新任务,进一步构建数据交换体系,推进“单一窗口”国际贸易单证交换枢纽建设;在深化与新加坡合作的基础上,积极落实中新(加坡)“一次录入、同步申报”项目试点;赋能航运贸易生态圈,培育一批航贸领域数字化服务商,促进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