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发布的《意见》明确为临港新片区内航运业提供长期信贷资金;上海浦东新区金融局出台的16条措施明确推动各类金融创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强调加快发展船舶融资租赁业务
临港, 上海航运金融 “春光乍泄” 之地
2017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上海的目标愿景为:立足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市将聚焦“五个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设,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值此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收官之年,上海金融业年初即迎来各种政策利好,尤其是“临港新片区”被多次点名,无疑成为2020年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上海航运金融“春光乍泄”之地。
央行:为航运业提供长期信贷资金
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意见》)。《意见》从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在更高水平加快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30条具体措施。《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意见》明确,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临港新片区内高新技术产业、航运业等重点领域发展提供长期信贷资金、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和研发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在“展业三原则”基础上,为临港新片区内企业开展新型国际贸易提供高效便利金融服务,支持新型国际贸易发展。
《意见》强调,支持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集团在上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鼓励跨国企业在上海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等总部型机构。跨国企业在上海设立的资金管理中心,经批准可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允许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注册的融资租赁母公司和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
《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获悉,1月8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面向航运企业推出“航运直通车”产品,并举行启动仪式,在响应国家电子发票应用改革与探索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航运直通车”产品是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根据航运企业日益增长的境内外币运费支付业务项下电子化需求,自主设计研发的智能结算系统。该产品通过全流程的线上平台,一举解决目前航运企业运费支付所面临的高成本、多人力、长时间等实际问题,实现企业电子发票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真正高效、智能、便捷的金融结算服务。相关企业纷纷表示,该产品使用美元电子发票减少了实物校验方面的限制,在实时、便捷、自动化、风险管控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为航运企业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并切实带来了福利。
未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将深耕关键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升级服务体系、深化集团联动,围绕航运结算、航运融资等专业领域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服务功能。
浦东:提供“一企一策”全方位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2月22日,上海浦东新区金融局出台16条措施,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明确将为各类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全方位服务;进一步优化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精准招商工作例会和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协调机制,推动各类金融创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这其中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当然包括临港新片区。
知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分析道,上海浦东新区金融局出台的16条措施目前能明确的是“为各类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全方位服务”,这可以理解为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其中第一条:“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专业子公司。支持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支持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境内商业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由外方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这些举措或为航运金融业带来利好。对于给予航运金融方面的支持或许之后会有具体的细则出台。
另一位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坦言,先行先试、放管服等政策对于航运、金融租赁企业都是较大利好。
根据上海浦东新区金融办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浦东新区共有银证保持牌类金融机构1078家,多个细分领域的集聚度居全国第一。其中,外资法人银行17家,占全国的42%;外资保险法人公司22家,占全国的43.1%;航运保险运营中心10家,占全国的91%;合资证券公司5家,占全国的31%;合资公募基金13家,占全国的29%。16条措施有利于助推浦东新区金融开放走向新的高度。
临港:加快发展船舶融资租赁业务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根据《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第七条和第十六条,临港新片区将实施高度开放的国际运输管理,提升拓展全球枢纽港功能和建设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这将极大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第十七条明确提出,临港新片区要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功能,加快发展飞机、船舶等融资租赁业务,鼓励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金融业务。
《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到2025年,建立较为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区域创造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为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实现临港新片区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2019年8月6日,在国新办就《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金融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特别是临港新片区,应该放在整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
王信表示,金融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稳步发展境外人民币借款、双向资金池等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不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建立全口径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同时试行外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极大方便外资企业来上海发展。三是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上海自贸试验区一个重要的创新就是自由贸易账户,在试验区内,统筹统一各类账户,使得账户能够统筹进行管理,账户内可以自由兑换,极大方便市场主体。四是加强跨境资金监测,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把防范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