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召开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推进会。
今年是“航运浙江”建设开局之年,浙江锚定“亿吨转水、四个倍增”目标,全力构建航道网络、水运物流、航运服务、交旅融合、行业治理五大体系,已经形成10项成果。
编制浙江省内河干线航道网规划,构建“五纵八横十干”布局,规划二级航道1400公里,为项目落地和资金争取提供了关键依据。
发布内河高等级航道技术指引2.0版,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不征地、少占地”,在保障2000吨船舶通航安全的同时,预计节约用地8100亩、节省征地费用约50亿元。
发布全国首创的二级航道护岸结构创新模式,形成5套创新方案,攻克三大核心难题,综合造价较传统护岸降低10%以上。
开工建设杭湖锡线干线航道,作为首条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航道,集成前期多项创新成果,为后续项目树立了示范样板。
建成全省首条“通港达园入企”短支航道,打通杭湖锡线至菱湖工业园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千吨级船舶直达园区,年均可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3000万元。
海河联运通道扩能升级取得新突破,四大海河联运通道协同推进,内河三层集装箱航线即将开通,瓯江航道加速贯通,温丽集装箱海河联运常态化运行,衢州港吞吐量有望突破1000万吨。
打响“泛舟浙里”水路交旅融合品牌,发布“泛舟浙里”省域品牌,形成“1+N”品牌矩阵,推出13条“必游榜”精品航线,带动水路客流量显著增长。编纂完成浙江运河史、港口史,有效传承大运河航运文化。
绿色航运廊道建设稳步推进,“长兴—乍浦”零碳航线常态化运行,低碳服务区建成投用,长兴港务零碳码头入选全国试点,金华“双碳”实践成果入选交通强国案例。
智慧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电子航道图上线,智慧船闸及船岸云协同2大场景、内河绿色智能航线示范应用入选交通强国试点,“浙闸通”实现长三角互联互通,全国首艘全航程自动驾驶试验船“惊蛰号”成功下水。
开工建设湖州绿色智能船舶科技产业园,规划总投资83亿元,打造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基地和百亿级绿色船舶产业集群,2026年将具备年产200艘电动船舶的生产能力。
会上还签约了一批成效突出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公转水”项目,包括5家省属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0家重点企业签订运输协议,公转水增量约5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