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长三角区域船舶检验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指导,长三角区域海事管理机构、地方船舶检验主管部门、中国船级社区域分支机构及相关技术机构共同参加。会议研究部署长三角船舶检验协同治理重点任务,标志着该区域在既有一体化基础上,全面启动监管、检验与服务保障协同推进的新阶段。
推进协同治理,构建区域一体化新格局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船舶建造、航运、修造等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在船舶检验管理体制改革中承担着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长三角持续深化联合审图、通检互认、建造检验合作、专家资源共享等重点改革,探索形成一批成熟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全国船舶检验制度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次会议启动的《长三角区域船舶检验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将海事监管机构、地方船检机构、船级社及规范研究力量统一纳入协同框架,推动跨区域、跨链条治理体系从业务协作向机制集成延伸,为构建区域统一开放、协同高效、要素畅通的船舶治理体系奠定了制度基础。
聚焦行业需求,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根据方案安排,长三角将围绕制度衔接、能力共建、资源共享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一批务实举措,包括推进审图互认、中间检验互认和检修检测结果互认,促进区域技术要素与检验资源高效流动;依托船级社和规范研究所优势,加强专家库建设和能力共享平台建设;面向新能源动力船舶、智能船舶等新兴领域开展联合研究,提升区域技术支撑体系整体水平。
业内认为,重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提升跨区域作业便利度,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形成监管与检验联动、服务与保障并重的协同格局,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作为全国船舶检验制度改革的重要区域试点,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对提升行业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建设的启动,将通过更高水平的制度集成和机制创新,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并为船舶检验制度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下一步,长三角区域将持续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强化规则衔接、能力共建和要素共享,推动形成覆盖船舶全生命周期的区域治理体系,持续提升行业治理效能,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上海海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