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蔚蓝动脉活力迸发

  东海之滨,浙江宁波舟山港自动化码头密布、巨轮穿梭,来自长江沿岸和内陆地区的大宗货物通过江海、海铁联运在此集结转运,而后扬帆出海;大江大河上,超9950公里电子航道图“云端”守护航行安全,港口岸电源源不断供能,绿色智慧气息扑面而来……这是我国水上交通大动脉活力迸发的生动体现。

  “十四五”以来,我国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增加379个、总量达2971个;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增加1600公里、总里程达1.76万公里;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70%,形成了多个世界级港口群。

  世界级港口群植入智慧基因

  2021年,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建成,破解13项世界级难题,推动集装箱码头核心技术迭代升级。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投用,从设备建造到系统开发都实现了国产化。

  2023年,我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投产,实现六大自主突破、12项创新攻坚成果。

  2024年,国内首个系统化旧码头改造项目——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投运,国产“大脑”精准管理智慧码头。

  “十四五”以来,越来越多的港口码头植入智慧基因,我国已建、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稳居世界第一。

  渤海湾畔,每天有60余万吨煤炭在国内最大的煤炭下水港黄骅港煤炭港区中转,“智慧大脑”助力下,一艘5万吨级的运煤船最快只需16小时便能完成装卸。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主研发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第13次刷新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世界纪录,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每小时达62.62自然箱。

  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桥吊起落不息,集装箱卡车穿梭不止。9月19日,上海港单昼夜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7万标箱,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追逐更高目标,我国港口自动化、智慧化步履不停。上海小洋山北作业区日均集结近百艘施工船舶开足马力建设,建成后将为上海港带来6100米新岸线,作为上海港最大单体自动化码头,进一步巩固上海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地位。

  珠三角活力涌动,广州港南沙港区五期先行工程已开工,设计年通过能力670万标箱;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已完成1号、2号泊位码头主体施工,1888根钢管桩稳稳托底,2026年年底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吞吐能力。

  当前,我国已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港口群,港口群内部、深水海港和内河港口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港航服务模式。

  上海港创新“联动接卸”服务,将洋山港区与长三角地区其他港口视为整体作业区,来自苏浙皖内河港口的货物,通过“联动接卸”模式抵达洋山港区出海,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粤港澳大湾区推出“组合港”模式,即以广州港南沙港区、深圳港蛇口港区和盐田港区为枢纽港,珠三角内河港为支线港,通过不同海关监管互认,形成了“两港如一港”“一港多区”的港口群格局。

  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太仓港区在长江入海口南岸,是长江入海前最后一个主要河港,有着“江尾海头第一港”之称。利用江尾海头的区位,太仓港区定位为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主要开展长江沿岸港口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水水中转”业务,即来自长江沿岸港口的货物可先在太仓港区集并,再发往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进行海运。

  黄金水道扩容提级

  内河航运是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在助力做强国内大循环、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以来,我国内河航道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港口能级持续提升。

  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5年来已建成长江口南槽一期、武安段6米、朝涪段4.5米航道等标志性工程,实现区段标准基本统一。

  今年6月,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批,标志着该项目拿到了动工“许可证”,建成后,将解决三峡—葛洲坝枢纽通航瓶颈制约问题,打通堵点、卡点,助推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高质量发展。

  劈山开河,八桂向海。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正全速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600亿元,航道基本成形段的施工长度完成率超83%。一直以来,西江流域货物最近的出海口只能绕行至珠江。平陆运河投用后,将实现西江干流与北部湾港直连,形成西南地区最短出海通道,预计每年可节约物流费用52亿元以上,5000吨级船舶全年双向通航。

  京杭运河贯穿南北,苏南段直达长江的大型复线船闸——谏壁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已建成交工,可容纳2000吨级船舶畅行。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段航道“三改二”工程通航,山东段黄河以南全线达到二级航道通航标准。

  平行于京杭运河,我国第2条南北水运大动脉——江淮运河全线贯通,结束了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水运不畅的历史,开通以来船舶通行量已超10万艘次,呈现出边际性放量增长态势。

  绿色低碳智慧转型步伐加快,创新发展动能明显增强。5年来,我国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超9950公里,长江干线电子航道图与京杭运河苏北段、赣江、汉江等支流航道以及长江口电子海图实现互联互通;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基本实现常态化,2024年用电量达1.9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3万吨。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