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今年箱量已提前超千万

  11月1日14时许,在完成4000余箱作业任务后,“地中海索拉”轮缓缓驶离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至此,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超1000万标准箱,连续9年实现“千万箱”突破,且较去年提前12天。

  连续九年跨越“千万”大关,离不开科学调度与精益运营的持续优化。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坚持“策划先行”,通过精准调配泊位、场地及设备资源,科学规划进箱与作业流程,最大化利用岸线与设备效能,保障作业线高效运转。同时,该码头与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单位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实时对接船舶动态,利用远程智慧检疫,紧凑登临等措施,打通环节堵点,大幅压缩非作业等待时间,全面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今年以来,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已有7个月单月吞吐量突破百万标准箱,其中5月份完成110.6万标准箱,刷新宁波舟山港单体集装箱码头历史同期纪录。

  连续九年跨越“千万”大关,更得益于未雨绸缪与沉着应对的扎实韧性。从春季大雾到夏季高温,从台风侵袭到强对流天气,各类挑战接踵而至,却始终未打乱港口生产节奏。面对大雾,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与气象、海事部门紧密联动,争取雾航与二次引航窗口,保障船舶通航效率;应对高温酷暑,优化露天作业时段,强化危货喷淋降温,配齐清凉物资、科学调整班次,全力守护一线作业安全;遭遇台风时,提前加固设备、动态调整作业计划,并在台风过境后第一时间恢复满负荷生产。这份“遇挑战不慌、解难题有方”的应对能力,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连续九年稳健前行的重要支撑。

  连续九年跨越“千万”大关,同样依靠智慧赋能与绿色转型的双轮驱动。在穿山港区,智慧与绿色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为“千万箱”目标注入可持续动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扎实推进,风电与光伏分项累计发电量已突破3000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余吨;大型设备绿色转型持续深化,今年新投用的电动集卡使港区绿色流动设备占比首次突破50%。同时,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积极推进智慧化建设,大型设备自动化率超40%;新研发的智能配载系统实现配载方案自动生成,进一步优化了作业流程,效率提升超30%。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不仅助力“千万箱”目标稳健达成,更铺就了一条更智慧、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从首次突破到连年稳产,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以每一个标准箱的踏实积累,生动诠释了宁波舟山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干精神。面向未来,该码头将继续以协同凝聚合力,以韧性迎接挑战,以创新驱动发展,在世界一流强港的建设征程中持续贡献“硬核”力量。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