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约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每一分,超11万吨货物快速流转;每一秒,有6000个快件进入寄递渠道……流动的中国生机勃发。
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轨道上的城市群,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超600万公里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美如画。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交通强国战略实施,赋予交通运输“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使命定位,提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总书记领航掌舵,交通人实干笃行。
从四通八达的高速路到纵横交错的高铁网,从交通大动脉到如同毛细血管般延伸的农村公路,从城乡间的便捷流动到货物的高效流通,交通答卷镌刻在每一寸中华大地上。
蓝图愿景变美好实景,源自强大的执行力。
国务院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从更高层面、以更大力度加强统筹,跨部门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
涵盖中长期战略规划、五年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政策的推进实施体系,引领交通人一步一个脚印、一程一程接力。
围绕“四个一流”,1200多家单位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这块“试验田”深耕细作,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交通运输部建立五年评估、年度体检、年度督查等机制,确保强国战略目标不偏离、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5年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迈出坚实步伐,综合实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交通强国指数为89.9点,在全球主要国家中的排名升至第5位。
交通动脉重构空间格局经济版图
世界屋脊,“复兴号”动车组飞驰在川藏铁路拉林段,带着千家万户在幸福路上越跑越快,也让“高原秘境”触手可及。
“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语重心长地说。
殷殷期许,指路引航。
京新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将西部边疆与首都北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宁夏太彭段补齐银昆高速公路最后的断点,西海固路通天地宽。新疆天山胜利隧道打通了南北疆千年屏障,穿越天山只需20分钟。
银兰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包银高铁惠农至银川段开通运营、包头至惠农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京兰大通道即将补上“最后一块拼图”;和若铁路通车后,南北疆铁路双环线形成……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大幅增加,达到6.6万公里。
放眼全国,“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贯通,连接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已经建成全国领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西部地区交通“留白”加快填补,东北地区交通网络整体效能持续提升,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加快建设,东部地区交通承载力不断增强。
今年7月21日,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用三组关键词总结“十四五”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成效:“大通道”加快贯通、“大网络”基本形成、“大枢纽”加快建设。
横连东西、纵贯南北、通疆达海的国民经济主动脉,重构空间格局、经济版图。
长三角,“一小时通勤圈”让跨省生活成常态,“4小时产业圈”让产业链条无缝衔接。
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三地共造一辆车”勾勒出产业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图景。
成渝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共建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经济总量从6.3万亿元跃升到8.7万亿元。
跨江跨海通道群正改写珠江口格局,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越来越像一座城”。
每一条新的交通线路,都承载人民幸福梦想。
通路5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布洛哈村脐橙园硕果盈枝,370亩脐橙成为村民的致富果、希望果。开回全村第一辆私家车的乃保土呷,正在备考全村首个无人机驾驶员执照:“一旦拿到执照,月薪很可能突破两万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巧媳妇”们在网上把枸杞卖得风生水起,天南海北的快递源源不断涌来。
广袤大地上,464万公里农村公路深入田间乡野,为万亿农民群众蹚出一条越来越宽的共富路。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加速变实景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交通强国的宏伟蓝图融入14亿多中国人可感可及的日常,5年答卷浸透民生福祉,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今天,高速公路覆盖全国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铁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跨区域出行既可以乘高铁飞机日行千里,也可享受自驾的乐趣。
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网络融合发展,每天有3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公交、出租汽车、网约车畅行无阻。
智慧与联通破解服务堵点卡点。联网售票、电子客票、无感安检、刷脸出行普及应用,“无纸化”出行渐成常态,全国80多个枢纽城市、2000多条线路实现空铁联运,40多个铁路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实现单向或双向互认,80%的新建客运枢纽平均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
细节处处传递民生温度。9000多条定制客运线路满足通勤、商务、上学、就医、旅游等个性化需求,4500余条敬老爱老公交线路让银发群体出行无忧,铁路12306“技术大脑”持续升级,民航机上Wi-Fi让云上生活越来越丰富。
一颗榴莲从泰国果园到中国餐桌只需要72小时,重庆巫山脆李24小时鲜达全国千余座城市,江苏大闸蟹“坐”无人机到上海只要15分钟……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服务支撑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运转。
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5年来,我们更加注重降本提质增效,“硬联通”和“软联通”双向发力。
交通运输行业全力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深化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全力打通各类堵点卡点,“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持续完善,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走深走实。
一组数据印证了我国物流业从“量的增长”跨越到“质的提升”:“十四五”前四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0.6个百分点;2024年,全国全社会物流成本共降低约4000亿元,其中运输成本降低2800亿元;重点枢纽货物换装次数缩短至1—2次,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率超过85%。
自主创新擦亮“中国名片”
试验运行时速453公里、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新一代高速动车组CR450已完成样车下线、型式试验、互联互通调试等一系列研发工作,正在开展运用考核。
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我国高铁科技创新已经进入“无人区”,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创建时速400公里动车组技术体系。
伶仃洋上,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车水马龙,其建设过程中创下10项世界之最,填补了我国在钢壳沉管隧道领域的空白。
“横竖”都是世界第一!工程团队用智慧听懂风、在突破中创新,用三年多时间让贵州花江峡谷大桥飞越“地球裂缝”,为全球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蝉联全球第一,宁波舟山港通过智慧大脑高效精准管控集装箱装卸和疏运,运用“5G+北斗高精定位+车路协同”编织一张作业要素全连接的物联网。
5年来,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快递等“中国名片”更加亮丽。
陆上,深中通道以科技创新锻造超级工程,天山胜利隧道填补20公里级超长公路隧道建设技术空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下线,“复兴号”动车组开上青藏高原,沈白高铁在极寒冻土施工中破解多项世界级难题,超大直径盾构机等一大批“大国重器”有力支撑交通重大工程建设。
水上,世纪工程平陆运河雄姿初显,上海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正建设新一代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和生态绿色港区,我国自动化码头建设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稳居世界前列;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实现了全产业链的突破,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各项技术性能全球领先。
空中,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营两年多来,执飞20余条商业航线,安全飞行超3.6万小时,综合运营能力得到全面检验。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竞逐蓝天,低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全国已有2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5万公里,自动驾驶公交、出租汽车加速“驶”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偌大的港口看不到忙碌的工人,集装箱由AGV(自动导向车)自动装卸;万吨级巨轮融合北斗导航、雷达探测、AI算法等,可自主规划最优航线……这些颠覆想象的场景,是智能航运正在实现的未来。
AI大模型助力企业从仓储管理到末端配送,全链路推进智能化升级变革,“无人”技术在仓储、运输和派送环节大显身手,“当日达”“小时达”等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快递物流速度的认知。
当前,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蓬勃发展,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不久前,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将为交通运输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节能降碳提升“含绿量”
渤海湾天蓝水阔,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上,多台风机叶片稳定运转、一排排光伏板源源不断地输出清洁电能。从大型风力发电机到分布式光伏,再到电动集卡、氢能集卡,渤海明珠绿动天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四五”以来,交通运输行业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设施升级为支撑,在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公交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传统燃油机车逐渐被电力机车替代,营运车辆、船舶“焕绿”,我国铁路电化率达76.2%,已建和在建清洁能源船舶超过430艘。
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98.4%,6.2万个充电停车位有效缓解“里程焦虑”。
碧波万顷间,一座座绿色港口铺展美丽画卷,光伏板与潮汐能共同点亮港口夜空,岸电系统取代了柴油机的轰鸣,沿海主要港口大宗散货绿色疏运比例超过88%。
“轨道+公交+慢行”网络融合发展,构建多层次绿色低碳出行体系,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2.7%,成为城市绿色出行的“中坚力量”。
一个个“绿色之变”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交通运输行业持续打通联运堵点卡点、破除融合发展壁垒,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速约15%,超1500个县级行政区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业务。
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健全,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批次推进。
风光氢储等新技术加速渗透交通场景,全国依托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已建风、光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120万千瓦,其中公路领域达到98万千瓦,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从排放减量到设施增量,从技术创新到制度除障,一场意义深远的绿色变革与转型正在交通运输领域加速展开。
设施联通运输畅通合作融通
破冰!历时20天,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成功通航,刷新了宁波至欧洲的航运时效纪录,成为中欧之间的第三条运输通道。
启运!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亚欧大陆腹地从汩汩不止的商品流、资金流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发展红利、合作机遇。
共赢!机电换铁矿、蔬菜换榴莲,中老铁路为区域经济繁荣写下崭新篇章,成为串联起发展、民生与友谊的“黄金通道”。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帆影,到航海时代的劈波斩浪,再到现代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交通推动经济融通、人文交流。
我们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以交通互联互通架起互利共赢的桥梁,“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已基本形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中老铁路、中俄黑河公路桥、雅万高铁、钱凯港、瓜达尔新国际机场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建成投运,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把天堑变通途。
中欧班列通达亚欧300多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年度开行达万列,“丝路海运”国际航线网络遍及全球,“空中丝绸之路”通航境外83个国家213个城市……运输畅通让天涯若比邻。
一条条路、一座座桥、一个个港,成为新时代的驼铃帆影、大道驿站。
我们致力于推进全球交通合作,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机遇。
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建设的印尼雅万高铁开通运营已满两年,累计发送旅客超1200万人次,雅加达与万隆正从两座相对独立的城市向功能性都市圈迈进。
从钱凯到上海,南美的陶制品、羊驼毛制品跨越太平洋而来,为即将开幕的进博会注入“南美活力”。开港近一年来,钱凯港正成为“新时代的印加古道”新起点。
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同心圆”,累计对外签署270多份双多边合作协定或者文件,涵盖了铁路、道路运输、海运、航空运输、邮政等各个领域,国际运输网络越织越密。
我们成功举办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连续两年召开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设立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建立中国—中亚交通部长会议、中国—拉共体交通合作论坛等区域合作新机制,为全球交通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行业治理“四梁八柱”愈发坚实
蓝色国土,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依法治海护安澜。
低空新域,《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破解“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痛点。
繁华都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将公交优先战略从政策倡导上升为法律要求,使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迈入规范化、法治化发展全新轨道。
广袤乡村,《农村公路条例》适应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为农村公路事业长远发展锚定方向。
良法善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我国聚焦交通运输领域关键环节,出台多部标志性法规,构建起覆盖海、陆、空多领域的法治框架,交通运输治理的“四梁八柱”愈发坚实。
海商法修订草案二审稿加强了船员劳动权益保障,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充实促进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的举措内容……聚焦解决现实问题,交通运输行业全力推进重点法律法规及配套规章制修订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法为纲,循法而行。各级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既抓基础设施、装备配备等硬件建设,又抓队伍素质、服务能力等软件提升,“四基四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行业标准覆盖更广、质量更优、效力更强。5年来,我国发布综合交通、安全应急、智慧绿色等领域标准超1200项,让行业发展从“经验驱动”转向“标准引领”。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助力打通堵点卡点、破除“内卷式”竞争,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通过“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系统”申请,江苏大明重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吴兴生只用了不到两个工作日,就拿到了大型压力容器“通行证”,并收到一条跨越3个省份的线路规划。
百米长的风电叶片、重达百吨的换流变压器、容积超千立方米的液氮储罐……“大国重器”跨省通行也能收获丝滑体验。交通运输部推动实现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系统全国联网,实现一地办证、全线通行,上线“掌上办”功能、推行“首站式”服务,许可发证时间平均缩短80%。
手机振动,短信送达。山东日照美联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胡先生点开短信,20分钟前申请的两张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证已经生成电子证照,出现在手机屏幕中。“通过一个窗口,同步办好两个证件,省时又省力!”胡先生由衷点赞。
把企业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交通运输行业转化“管理视角”为“服务视角”,持续打通行业政务服务的堵点卡点,让“一件事”越办越好、越办越快,“全程网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服务模式不断完善,释放出政务服务改革的惠民红利。
征程万里阔,蓝图再铺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体交通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胸怀强国之志,锤炼强国之技,勇建强国之功,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