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航海学会联合主办的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在重庆举办。记者从论坛上获悉,我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成就斐然,设施装备水平等各项发展指标展现出强大优势,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加快建设,在全球内河航运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9万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6万公里,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达487个,内河亿吨级大港已达23个。2024年全国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达49.5亿吨和2.2万亿吨公里,分别占全社会货运量的8.7%、货物周转量的8.3%,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3.8亿吨,苏州港以5.9亿吨货物吞吐量领跑,充分体现了内河航运在连接内陆与沿海、沟通国内与国际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2024年全国内河水运建设投资达到2208亿元、同比增长9.5%。内河水运建设投资有力推动了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运输服务“软提升”,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据估算,2024年内河水运建设投资直接创造就业岗位约15万个、间接带动就业岗位约45万个。
论坛期间,长江航务管理局与长江水系14省(市)交通运输部门签署了《合力共推长江水系水运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合作备忘录》,将在信用互通、监管联动、服务融合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进长江航运数字化转型升级。当日,“长江绿色船舶监测系统”和“长江船用能源加注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将为长江航运绿色智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