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地点: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厅
时间:2025-08-27 10:00
简介:8月27日(周三)上午10:00,交通运输部举行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1-7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敬请关注。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文字实录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李颖】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交通运输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我是新闻发言人李颖,感谢大家冒雨来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今天,我向大家通报一下2025年1至7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总的来看,今年7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货运量、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保持平稳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较快,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高位。
一是货运量保持平稳增长。7月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9.7亿吨,同比增长3.4%,增速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分方式看,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4.5%、3.3%、3.4%和15.3%。1—7月,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30亿吨,同比增长3.8%。
二是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较快。7月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5.4亿吨,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分结构看,内、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6%和5.5%,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1.5个和3.6个百分点。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996万标箱,同比增长2.7%。1—7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4.4亿吨、同比增长4.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亿标箱、同比增长6.2%。
三是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持续增加。7月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7.1亿人次,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分方式看,铁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6.6%、2.1%和3.9%,公路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1.8%。1—7月,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94.6亿人次,同比增长3.9%。
四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高位。7月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61亿元。分方式看,铁路完成投资771亿元;公路完成投资2005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分别完成投资981亿元、529亿元和317亿元;水路完成投资173亿元;民航完成投资112亿元。1—7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95万亿元。
我就先向大家通报这些情况。
下面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请在提问之前通报一下所在媒体,请开始提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请问在确保民众安全出行和防汛方面,交通运输部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李颖】谢谢您的提问。
交通运输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着力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行业运行监测、调度指挥和值班值守等工作,落实落细交通运输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措施,主要开展了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预警“叫应”机制。坚持调度跟着预报预警走,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抓好汛期气象监测预警和调度工作,每月向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印发风险提醒,紧盯每日气象预警,全面落实预警“叫应”机制。制定完善防御台风、强降雨工作程序,针对黄色及以上等级暴雨预警,由部领导调度部署防御应急工作,督促各地对应红、橙、黄、蓝暴雨预警等级自动启动一、二、三、四级强降雨防御响应。“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以来,截至8月25日,交通运输部启动、调整强降雨防御响应38次,其中二级9次、三级15次、四级14次,台风防御响应8次,其中三级3次、四级5次;开展视频调度38次。针对受灾地区加强应急调度,做好应急准备和突发情况处置。
二是切实抓好公路安全管控。落实“响应、巡查、管控”关键措施,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强化主动性防御管控,特别是对夜间山区红色预警路段,不具备安全运行条件的,把关、停作为重点防御措施。
三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安全预警。强化道路运输、城市公交安全监管,指导做好道路客货运输以及城市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城市交通极端天气防御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安全预警提醒提示,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应关尽关、应撤尽撤、应停尽停。
四是督促做好港口、航道等防汛防台风工作。指导港口企业落实人员避险、设备避风、货物避水等措施,加强汛期渡口、航道、通航建筑物和航运枢纽大坝等运行监测,确保安全。
五是加强汛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密切关注气象、水文动态,督促落实禁限航要求。对后续可能出现的汛情与台风叠加情况,提前谋划部署,做好应急准备。
六是强化汛期交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配强工作力量,做好监督指导。督促新开工和在建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加强重点部位安全监测、做好风险防范。
七是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持续强化和规范应急值班值守工作,督促各地相关单位按照强降雨响应等级,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安排精干人员在岗在位,同时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遇有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扎实组织做好交通运输防汛工作,全力保障汛期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刚才介绍到了防汛期间交通运输部的一些措施,那目前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水毁和恢复进展如何?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李颖】谢谢您的提问。
入汛以来,华北、华东、东北等地连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3个省(区、市)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洪涝灾害影响,初步统计累计损毁超过160亿元。交通运输部坚决贯彻“先通后畅、保障重点”原则,指导各地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抢通保通工作。目前,已会同财政部累计下达公路应急抢通补助资金5.4亿元,各项修复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进。
面对今年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我部持续加强汛期公路安全风险管控,组建专家组赴重点省份和地区进行驻点指导和帮扶,并开展全覆盖培训,加快推动长效治理机制建设。
一是完善“响应、巡查、管控”各环节措施。依托“公路网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平台”,及时启动相应等级的强降雨预警响应。严格落实红、橙色暴雨预警期间的管控和巡查要求,接到红、橙色暴雨气象预警信息后,结合地形地质、路段特点,对是否采取封闭管控等措施进行重点研判,对未关停路段按不低于每2小时1次的频次开展巡查,并于降雨结束后48小时内维持相应巡查频次;针对关停路段,恢复通行之前,开展一次全面巡查。同时全面加强防御性管控、应急处置管控、关键点位管控及配套服务保障。
二是加快推进“一张清单”内相关风险隐患工程整治。同步开展高速公路较高及以上灾害风险路段监测预警设施的布设工作,积极推进省级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并逐步推动普通公路重点区段监测预警设施布设,全面提升公路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三是深入开展安全韧性提升、勘查设计质量安全提升专项行动。针对水文地质发生重大变化、受自然环境严重侵蚀且建设年代较早的公路,统筹局部改线、路改桥、路改隧、桥梁下部结构改造、提升边坡防护等级等工程措施,切实绕避灾害、加固、补强、增韧,增强公路基础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加强极端天气下涉水墩台、复杂边坡等安全机理研究,编制安全设计指引,增强勘察设计工作针对性。
在此过程中,我部也在系统总结今年汛期公路安全风险管控经验,选取有效做法固化为标准范式,推进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推动交通运输行业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防御转变,全面提升防汛抗灾能力,不断筑牢公路安全防线。
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提问】最近一段时间,网上多次出现货车司机意外身故的消息。我们了解到,交通运输部开展了“货车司机护航”专项行动,请问发言人,“护航行动”实施至今取得了哪些效果?未来还将有哪些措施进一步保障货车司机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李颖】谢谢您的提问,感谢您对货车司机群体的关注。
上个月,我部联合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正式开展“货车司机护航”专项行动。护航行动实施以来,我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及时发现掌握运输途中意外伤亡货车司机信息,目前,已通过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为5名意外身故的货车司机提供了帮扶救助,并发放了慰问金。
货车司机长年奔波在路上,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和意外。我部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持续落实维权服务政策措施,保障货车司机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进一步加强关心关爱。常态化开展为货车司机送温暖、体检、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暖心服务,综合采取上门慰问、发放慰问金、设置公益岗位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困难货车司机家庭的帮扶救助。持续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改善货车司机停车休息环境。
二是扎实开展护航行动。聚焦货车司机运输途中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意外,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思路,提供远程诊疗、关怀慰问、车货护送、善后处置等帮扶救助服务,切实兜住帮扶救助底线。
三是持续强化保险保障。积极探索开展货车司机职工互助保险,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货车司机提供互助保障。持续扩围货车司机职业伤害保障,推进同城货运行业职业伤害保障应保尽保。
四是加强社会救助。推动将符合条件的货车司机及其家属,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对有需要的货车司机实施临时救助。
在此,我们也希望媒体朋友继续帮助多宣传货车司机护航专项行动。有需要的货车司机及家属,可通过拨打12328热线、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电话010—87711189等渠道进行申请。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记者提问】前不久,国务院公布了《农村公路条例》,将于9月15日实施,请问交通运输部如何做好《条例》的贯彻落实?《条例》实施将对“四好农村路”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李颖】谢谢您的提问。
《农村公路条例》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制定的农村公路行政法规,开启了农村公路法治化新阶段,是交通行业的一件大事,具有标志性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条例》立足农村公路发展实际,为持续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和保障。
一是明确发展导向。《条例》规定农村公路发展应当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适应,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协同推进建设、管理、养护、运营。
二是强化发展保障。从法规层面明确农村公路范围和定位,赋予村道法律地位,强调其服务“三农”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属性,明确资金等关键要素保障机制。
三是规范制度体系。全面规范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各环节制度,重点围绕提升路网质量、加强管理养护、强化安全保障、促进融合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发展的基本制度。
为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我部已印发通知进行了专门部署。下一步,将围绕条例贯彻实施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学习。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条例》宣传,比如在8月20日,我部在湖南召开2025年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会议特别设置《条例》宣贯环节,深度进行法规解读,指导各地全面准确掌握和执行《条例》各项规定。
二是完善制度配套。交通运输部将组织修订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有关管理办法,同时指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推动地方相关政策法规制修订,确保与《条例》衔接一致,扩大政策实施的组合效应。
三是推动贯彻落实。指导各地以《条例》实施为契机,谋划“十五五”期农村公路发展重点,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提升农村公路路网质量、安全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力服务保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日前,交通运输部出台《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能否请发言人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李颖】感谢您的提问。
近日,我部与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新阶段新要求,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工作抓手。
《行动方案》立足农村公路发展逐步进入精准增量有序建设与存量更新提质增效并重的新阶段,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精准施策。计划到2027年,全面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实施修复性养护工程30万公里,技术状况优良路率保持在70%以上,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万公里,改造危旧桥梁9000座,建制村通公交率达到55%以上,力争具备条件的县级行政区基本实现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覆盖。
《行动方案》提出了路网质量、安全、运输、治理能力出行服务、和美乡村、助力产业、就业增收等八大提升行动,重点包括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优化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全力做好“十四五”农村公路收官工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村公路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坚持做优增量、优化存量、统筹衔接。
二是切实加强农村交通安全保障,强化本质安全、防灾减灾、运营安全、质量安全。
三是扎实提升农村运输服务品质,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城乡物流更加畅通,加快推进新业态发展。
四是持续提高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注重规划引领、责任落实、数字赋能,探索构建农村公路治理新模式。
五是全面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扎实推进普通公路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加大养护工作力度,创新养护生产模式。
六是有力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好服务和美乡村建设,全面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积极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同时,《行动方案》还从加强资金保障、强化工作统筹、完善法规政策体系等方面明确了相关制度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目标任务,加强与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我们了解到,8月16日,交通运输部指导成立了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提出要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请问,交通运输部建设大模型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已经有哪些进展?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李颖】感谢提问,也感谢您对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关注。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是交通运输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的重要举措。我们将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支持,技术引领、应用驱动,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打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掘人工智能技术潜力、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开放共建成果共享的交通运输行业大模型开发和应用体系。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系统设计,明确大模型建设框架。我们提出了“1+N+X”的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总体技术架构。“1”指的是1套通用技术底座,实现对多类基础模型、多元异构算力的开放兼容和集约调用;“N”是在“1”的基础上,训练N类垂域模型,引入细分领域高质量数据集,提升解决行业问题的共性能力;“X”是面向具体业务场景的智能体,形成一批可以直接应用在行业服务和管理中的专业化方案。需要说明的是,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多种模型、算法的集合。这就需要产、学、研、用各界形成合力,我们也欢迎大家关注和参与这项工作。
二是加速落地部署,全面启动智能体开发。我们立足行业实际,梳理出86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聚焦行业运行监测、安全监管等重点方向,遴选出一批高频刚需场景。当前,我们正在加快组织智能体研发,首批智能体将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署。我们即将举办第一届综合交通运输智能体创新应用大赛,以赛促研、以赛促用,让更多“好想法”走向“真应用”。
三是加快健全机制,构建开放协同产业生态。打造技术协同、数据流通、应用创新、交流合作“四平台”和产业转化“一枢纽”,实现交通大模型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共用,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问中提到的,8月16日,我们推动组建了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各方反响强烈,积极性很高,踊跃参与。目前,联盟已汇聚了5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人工智能头部公司、以及相关高校院所。我们相信,联盟将成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的“主力军”,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的重要支撑力量。
作为率先发起成立大模型联盟的行业部门,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坚持科学建设、可持续发展,不搞一哄而上,避免重复和浪费,通过共用算力、共享数据、共训模型,用好各类创新资源、建好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创造开放、繁荣、可持续的交通大模型产业生态,支撑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的规范化应用,引领发展壮大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
谢谢。
【中国交通报记者提问】今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台风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请问交通运输部对此都做了哪些工作?以及今年我国海上搜救总体形势如何?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李颖】感谢您的提问。
随着水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和海洋开发利用力度的加大,水上生产经营和文化娱乐活动日益增多,正如您所说,今年以来,受极端天气影响,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里我先向大家通报一组数据。
今年1—7月,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664次;协调派出搜救船舶3937艘次、飞机195架次;搜救遇险船舶441艘次,搜救遇险人员3233人,其中3107人获救,搜救成功率96.1%。1—7月,全国海上发生险情664起,同比减少80起,占比最大的6类险情分别为:人员伤病占比33.3%、船舶机损占比8.4%、船舶碰撞占比7.4%、船舶搁浅占比5.3%、船舶自沉占比4.7%、船舶火灾爆炸占比3.2%。
1—7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系统共执行应急救助抢险打捞任务558起,出动专业救捞力量930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733名(其中外籍147名),成功救助遇险船舶28艘(其中外籍8艘),打捞沉船3艘(外籍2艘),直接获救财产总价值约84.7亿元。
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已生成了13个编号的台风和3个热带低压,其中有7个台风和3个热带低压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了影响。为扎实做好每一轮防台风工作,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
海事部门持续开展《船舶防台风指南》宣贯实施,并指导公司和船舶建立健全防台风工作机制;与气象、海洋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会商研判,通过智慧海事管理系统、海岸电台等方式强化预警提醒。海事部门根据台风路径及早启动应急响应、科学管控,对达到禁限航条件的,果断采取“应关尽关、应停尽停、应撤尽撤”等措施。此外,各海事管理机构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制度,加大执法力量向防台风一线集中、执法资源向防台风一线倾斜;在重点水域精准化布防并动态调整,确保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快速有效处置。
救捞部门在台风来临前,加强救捞装备设备的维护保养和隐患排查,组织开展救助训练和防汛防台风实战演练。在台风来临时,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及时掌握台风动态,在受台风影响海域靠前预置、加密部署大功率救助船舶、应急救助队等救助力量,适时开展“跟风”动态值守,确保险情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出动、有效救助。同时,针对台风等带来的暴雨洪灾,建立完善救捞装备人员快速转运机制,做好支援内陆地区防汛救援的准备工作。
当前,我国仍处于汛期,汛期水位上涨、流速加快,强降雨、强对流、台风等恶劣天气多发,加之南海、东海、黄渤海陆续开渔,海上交通通航环境复杂,易引发船舶走锚、碰撞桥梁事故。暑期期间群众涉水休闲旅游等活动需求旺盛。
交通运输部也在此提示,请广大船员朋友密切关注水文、气象信息,航行期间加强瞭望、加强联系、谨慎驾驶,也请广大涉水游玩群众提高安全意识、注意安全防范,一旦发生海上险情,及时拨打12395寻求帮助。
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警示约谈和挂牌督办办法》,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主要修订内容?另外,在贯彻落实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 李颖】感谢您的提问。
为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2023年底,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警示约谈和挂牌督办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管效能。为进一步用好用准用实警示、约谈和挂牌督办,提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责任落实和事故教训汲取,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今年,我们对原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近期正式印发。新修订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聚焦实施主体,《办法》主要针对部级层面工作,交通运输部将对符合实施条件的省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相关中央企业,从严从紧从快进行警示、约谈、挂牌督办,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对地市级人民政府进行约谈。
二是加强警示通报,《办法》增加了“点对点”提示函的内容,对于发生影响特别恶劣事故的或连续发生事故的,交通运输部将对省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中央企业发送提示函,并视情通报省级人民政府或抄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三是强化约谈工作,《办法》结合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对发生重特大涉险事故的、较大事故连续多发的、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的及时约谈,并按要求公开。
四是及时挂牌督办,《办法》突出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对警示、约谈提出需要限时整改、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整治的,造成重大社会舆情的,发生性质恶劣较大事故的及时挂牌督办。《办法》还明确了交通运输部要公开挂牌督办情况,确保整改效果。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持续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综合运用警示、约谈和挂牌督办等各项措施,督促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坚决防范遏制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全力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同时,指导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部海事局制定完善本地区、本领域的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提升警示、约谈和挂牌督办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谢谢。
好的,提问环节就到这儿。感谢大家的参与。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