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中国港口协会与上海仲裁委员会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2025年港口合规管理与海事仲裁研讨会在沪成功举办。会上,150余位来自全国港航、司法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港口合规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剖析海事仲裁在解决港口纠纷中的独特价值与实践路径,分享前沿理念和成功经验,为破解行业发展中的合规难题、完善海事纠纷解决机制提供宝贵思路和借鉴。
深化港口仲裁协作,服务航运能级提升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郑振玉在致辞中对新征程的港口工作和仲裁工作提出3点期待:一是强化沟通协作,共同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任务,推动我国海事仲裁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深化务实合作,上海仲裁委员会与中国港口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的任务是落实和拓展,这是上海仲裁委员会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重要实践路径和平台;三是志存高远,希望港口和仲裁能够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建设中携手奋进,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推进和引领国际商事海事仲裁领域的改革与建设,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王旭在致辞中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海事仲裁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修订为海事仲裁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推广中国式海事仲裁的实践,破解新形势下航运发展中的问题和纠纷,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港航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内涵。他表示,此次中国港口协会与上海仲裁委员会的战略合作,一方面响应了党中央完善仲裁制度的改革要求,填补了港口行业规则升级的制度空白;另一方面,在行业发展层面,通过仲裁对接的新模式,构建起预防、调解、仲裁全链条的服务体系,为提升高端航运服务能级、打造亚太仲裁中心提供了制度创新的新样本。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在致辞中表示,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内涵来看,目前更重要的是加快航运中心服务能力的提升。临港新片区作为行业区域的管理机构,始终把航运中心建设服务能级的提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临港新片区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来拓宽或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包括加快推动船舶管理、海事仲裁制度建设。希望此次会议能推动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地,进一步推进整个上海航运能级的提升。
聚焦三大合作亮点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
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中国港口协会秘书长丁莉与上海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孙海华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及上海市相关部门的十余位负责同志出席见证签约仪式。
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深刻调整,航运市场风云变幻,港口行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高端航运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港口作为物流链的终端枢纽,肩负着承上启下的核心职能,正是这一特殊区位属性,使得各类争议纠纷难以避免,对专业法律服务的需求也因此更为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亦着重强调,要强化海事仲裁服务。今天,中国港口协会与上海仲裁委员会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既是顺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务实之举,更是共筑港口法治生态的创新之策。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聚焦三大合作亮点:一是共建港航仲裁专业平台。依托中国港口协会法律与商务专业委员会开展争议解决、法律培训及行业规范制定,为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专项法律支持。二是打造行业法治赋能体系。包括建立人才双向培育机制、推行“仲调对接”新模式、开展行业课题研究等。三是构建全媒体法治宣传矩阵。包括开通政策法规直通车;推动制定港口领域争议解决的行业标准或示范条款等。
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在标准制定、课题研究、人才培养、信息共享与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为港口企业搭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平台,为广大会员单位和整个港口行业注入新的法治动能,为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港口营商环境,推动港口行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以海事仲裁为利器 推动港口事业在全球竞争中行稳致远
签约仪式结束后,随即开启了2025年港口合规管理与海事仲裁研讨会。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徐祖远发表题为《法治筑基,港口提质》的主旨演讲。徐祖远表示,中国港口协会与上海仲裁委员会签订战略协议,具有深刻的政策内涵与时代价值。这既是响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生动实践——通过统一港口领域争议解决标准、打破区域间规则壁垒,减少要素流动的制度性成本,让港口资源在更规范的法治环境中高效配置;更是推动港口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通过依托仲裁的专业化服务,助力企业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破解新业态发展中的法律瓶颈,为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提供稳定的法治保障。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徐祖远对港口企业提出了四个方面探索深化合作的新途径:一是将仲裁机制嵌入业务全流程;二是充分运用“调解+仲裁”的高效模式,以最小成本化解争议、凝聚发展合力;三是加强内部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纠纷处理等制度,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四是积极参与行业仲裁交流与案例共享。
站在“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中国港口协会与上海仲裁委员会的强强联合,不仅为破解港航纠纷治理难题提供了“上海方案”,更通过三大合作亮点的系统布局,构建起覆盖争端预防、专业调解、高效仲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随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地实施,我国港航业将加速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打造世界一流港口集群注入强劲的规则动能。
全媒记者 黄玲 通讯员 童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