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7月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武汉市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并通报建设进展。2024年武汉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7.63万标箱,占湖北省总量的76.7%,长江中上游港口总量的33.7%,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港”。
目前,武汉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50个,形成以阳逻港为核心、多港协同的集装箱港口群,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超400万标箱,年吞吐能力达1.5亿吨。
武汉建成内陆最大铁水联运枢纽,累计开辟通道超50条。2024年完成铁水联运量23.16万标箱,同比增长44%,总量与增幅均列全国内河首位。
长江新区被定位为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新区阳逻港临港片区已集聚企业2000余家,其中80%为工业企业,涵盖钢材深加工、装备制造、大健康等产业,规模初具。该区正着力发展港航物流、临港制造、航运服务三大产业,推动港口枢纽向经济枢纽升级。
武汉长江新区二级巡视员涂平晖介绍,新区将锚定千万标箱、国际化港口和航运中心目标,实施“港口+通道+网络+平台+产业”发展路径。壮大临港产业,稳定运行“印尼拉博塔港—武汉阳逻港”直航航线;打造华中钢铁贸易基地;构建进口肉品冷链供应链;发展钢铁深加工、新材料、绿色建材、船舶制造及维修。
做强综保区链接。扩大氢氧化镍、农产品、整车进出口;拓展大宗商品分拨;壮大保税加工,打造“原料—仓储—加工—销售”产业链生态;建设跨境电商孵化器,培育集群。
织密多式联运网络。完善水铁公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推进“上游全中转、下游全分流”模式;支持研发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型,构建全球江海联运网。
武汉市商务局介绍,通过“联合登临检查”(单船检查时间压缩至3小时)、“直装直提”(提速50%以上)、“先查验后装运”(待港时间缩短35%)等创新模式,通关效率显著提升。武汉港花山、汉南港区获临时开放,开放区域扩至3港区7个泊位。“车谷造”汽车实现本地直办海关手续,单车出海成本降1000元。2025年上半年,武汉港国际直航船舶达84艘次,货运量13.2万吨,超2024年全年总量,稳居中上游首位。(文/图 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