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文字实录】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主题论坛

  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主题论坛将紧紧围绕论坛主题“创新促发展 变革迎挑战”开展研讨,重点聚焦航运交易、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指数衍生品等服务创新业界关注的话题,积极推动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金融与保险服务实体经济、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能级和加快航运强国建设提供交流和展示平台。

时间:2024年10月23日 上午9:00-11:40

地点:中国·上海·世界会客厅·峰会厅 | 上海虹口区北外滩路8号3楼

视频链接:https://yicai.smgbb.cn/live/102315170.html#xc

【文字直播】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王平:尊敬的大斌局长、姜微书记、陈颖副局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再次与大家相聚在世界会客厅,共同参加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主题论坛。

首先,我代表上海市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交通运输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国家部门以及国内外相关机构和行业协会表示衷心的感谢!航运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直以来金融与保险在支持航运业发展壮大,对冲各类风险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重要作用。

本次论坛以“创新促发展,变革迎挑战”为主题,聚焦航运、金融、保险等一系列业界关心的话题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对以金融助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能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上海着力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相互赋能联动发展,推动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上海航运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航运保险稳步发展。2023年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航运相关企业的授信总额达到1.32万亿元,同比增长7.2%。船货险业务收入54.22亿元,同比增长10.6%。与此同时,2023年上市的全球首个依托中国指数开发的航运期货品种——航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一年多来,期现价格联动紧密,市场参与积极,为航运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风险管理的工具。

去年年底,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增强航运金融服务效能,强化航运保险服务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日益增长的航运金融需求,上海将不断丰富产品供给,进一步支持和鼓励相关机构加大航运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力度,在重要战略新兴领域率先制定航运保险的专属产品。上海将着力增强承保能力,以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为抓手,探索建立“保险共同体”,研究新型风险转移产品,丰富航运风险分散机制,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上海将进一步强化政策联动,加强与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等建设任务的衔接,为航运业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需求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本次论坛汇聚了金融和航运领域众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和企业家,期待大家在讨论中迸发智慧的火花和创新思路,为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融合发展,贡献更多的真知灼见。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 孙大斌: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主题论坛”。感谢论坛承办方上海航运交易所和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对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邀请。本次论坛设立了“创新促发展,变革迎挑战”的主题,体现了对当前全球航运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航运金融与保险领域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对于促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航运金融和保险,是推动航运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去年年底,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深化现代航运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航运金融服务效能,强化航运保险服务保障。《指导意见》为加快补齐我国现代航运服务业短板,推动我国现代航运服务业要素集聚发展提供了指引。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航运金融和保险事业在创新与变革中收获了可喜成绩。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成为行业风向标;首个航运指数期货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也初步显现。

女士们、先生们:

在我国航运金融和保险事业蓬勃发展过程中,中国海事主管机关始终与航运业界的各方携手同行。

我们不断健全海事法律法规体系。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船舶及水上设施检验登记、防治船舶污染的政策法规在管理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为航运金融与保险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有力保障航运市场的公平公正透明。

我们坚定维护航运金融与保险市场秩序。海事部门对船舶航行安全和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进行监督管理,调查处理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及水上交通违法案件,降低航运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我们积极推动航运金融与保险改革创新。通过船舶抵押登记、融资租赁登记等方式,提供船舶交易安全保障,更好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与金融保险机构建立船舶登记数据信息共治共享机制,为航运主体提供更多便利。

习近平主席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航运的繁荣,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精诚合作。我们要着力发挥服务保障功能,让健康发展的航运金融和保险事业,为航运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女士们、先生们: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变革是适应时代的必然选择。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将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业界同仁一道,共同推动航运金融与保险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构建更加安全、绿色、高效的航运体系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副局长 陈颖:很高兴同大家相聚在北外滩国际航运金融与保险论坛,围绕“创新促发展、变革迎挑战”主题,共话航运金融与保险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此,我谨代表上海金融监管局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国内外朋友长期以来对上海航运金融与保险所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近年来,国际航运业正经历着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绿色低碳、数智科技推动航运技术迭代升级、市场结构持续调整,这些都对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更大的挑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为航运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金融监管总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上海金融监管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持续推动上海航运保险业改革创新,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是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风险保障。我们推动行业积极加强产品创新,成立中国绿色船舶保险共同体,推出全球首款绿色电动船舶保险条款、货运险一箱制一单制以及跨境电商保险方案。

二是优化运营模式。我们推动构建航运保险全链路服务体系,整合专业经纪机构、代理机构、公估及海损理算机构等资源,形成高效协同的服务网络。

三是加强行业服务治理。我们正加紧研究制定包括承保、理赔、追偿等在内的全流程操作指引,提升市场规范化水平。

就在前不久,我们和市委金融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上海航运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提升上海航运保险服务能级、建设上海航运保险中心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国航运金融和保险发展前景广阔,上海金融监管局将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砥砺探索,推动上海航运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愿意同各位一道,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促进国际航运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司监管三处处长 李欣:上午好!很高兴参加2024北外滩论坛“金融与保险”论坛。受司领导委托,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上海市委市政府、交通运输部、相关行业协会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期货市场应实体经济需要而诞生、伴实体经济发展而壮大。我国是航运大国,航运服务承担了对外贸易的90%以上,是中国联系世界的重要纽带,是服务全球贸易、服务世界开放合作的重要支点。近年来,我们坚守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积极探索航运领域金融创新实践,促进航运产业与期货市场融合,推动期货市场服务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航运指数期货上市,增强期货市场服务航运产业的能力。期货品种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载体。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上市141个品种,覆盖农业、工业、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首次将期货市场服务领域拓展到航运服务业。航运指数期货自2023年8月18日上市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期现价格联动良好,为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初步显现。

二是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航运指数期货是我国首个服务类期货品种,也是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品种。上市一年多来,我们也在不断积累监管经验,指导上海期货交易所事前加强预研预判,事中持续跟踪监测,事后用好风险处置机制,及时依规采取风控措施,效果较好。在波动行情下, 航运指数期货运行平稳,市场秩序良好,为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及套期保值功能发挥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是多措并举促发展,不断提高期货市场服务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我们紧密围绕提升价格影响力关键目标,持续推动期货交易所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品种规则,深化产业客户培育,稳步提升品种功能发挥水平和价格影响力。同时,航运指数期货上市时间不长,市场培育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衷心希望各方能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把品种做精做细,提升服务质效。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系统全面部署了期货市场强监管、防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工作安排。我们将继续立足主责主业,坚持政治引领、服务大局,坚持目标导向、系统谋划,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坚持统筹兼顾、稳中求进,持续深化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期货交易所不断优化合约规则,完善运行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积极引导产业企业运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促进航运指数期货功能逐步发挥。我们也期待着与航运界的同仁进一步深化合作,大力引导和推动航运产业与期货市场形成良性循环,服务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

 

.

国际航运公会(ICS)秘书长 盖·普拉滕:尊敬的王平副秘书,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来到上海,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这是全球航运和贸易网络的中的重要核心。作为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港口之一,我知道上海和中国非常重视创新的重要性。

这种水平的创新对于确保我们行业的未来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我们的脱碳之旅中。当我们回顾我们迄今所取得的进展时,虽然进展值得称赞,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成功上,我们必须以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为指导,紧急向前迈进。

当我们努力实现更绿色的未来时,我们绝不能忘记我们行业的核心人物—我们的海员。虽然技术创新往往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但是我们也必须创新,支持和投资于人们的法规和政策。

监管创新和更新的一个领域是救助法。虽然海上救助通常从节省财产和降低环境成本的角度来考虑,但最重要的是要记住的是,如果救助行业正常运作,海员的生命就会得到拯救。

因此,我很高兴看到劳合社,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了开放式违约条款,这将有助于支持健康和可持续的救助行业。LOF的救助合同对于全球航运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因为救助方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关键服务,拯救生命并预防环境灾难,其未来的生存能力对于整个航运业非常重要。

我们法律部门与劳合社市场协会紧密合作,制定了违约条款,以促进和支持LOF的使用。将该条款纳入船东的船体政策,有助于明确紧急情况的合同流程,并有望实现海上顺利、快速、安全的救助。

海事法中需要航运领导层关注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海员因其职业性质而言,在船上工作期间会面临多个司法管辖区。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在船上或船上货物中发现非法毒品时,部分或全部船员被拘留的情况并不罕见。

在许多情况下,海员和船长经常在没有审判的情况下被错误的长期拘留,仅仅是因为在船上发现了毒品,而且在海员有任何不当行为之前,海员被关押在具有挑战性的条件下,同时与家人和亲人分开。

船东和船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大型商船经常成为高度组织化的犯罪组织的目标,在船东和船员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海上向全球走私毒品。国际航运业致力于打击藏在船上的毒品走私,并在预防措施方面投入巨资,包括设备、控制措施和船员培训。

2023年,ICS和一些洲和其他国家,和行业组织共同发起了一份文件,邀请国际海事组织法律委员会考虑制定公平对待因涉嫌海上犯罪而被拘留的海员的指导方针。我们积极参与了随后敲定这些准则的工作,这些准则于今年4月获得IMO法律委员会的批准。我们欢迎今年11月晚些时候,在日内瓦举行的海事组织-劳工组织三方联合工作组就这一问题开展进一步工作。

在提到海员安全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行业的韧性和海员的勇气,他们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红海和黑海等地区面临着重大风险。尽管面临越来越大的危险,这些勇敢的人继续履行他们的职责。我们必须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福祉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首要问题,我们必须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对商船的袭击。

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银河领袖号的船员,他们已经被俘虏了近一年。这是一种完全不可接受的情况,我要求航运界所有成员呼吁立即释放陷入地缘政治的无辜者。

我们必须确保航运在短期内和未来确保我们行业的安全。航运业有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我们必须采用整体协调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就在本月,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82届会议取得了进展,我们提出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贡献制度将实施基于每吨温室气体排放的统一贡献制度,该基金有两个主要目标:加速零温室气体海洋燃料和技术的生产和采用,以及引导数十亿美元支持发展中经济体向更环保的做法过渡。

该机制的核心旨在鼓励可持续系统的创新和投资,与国际海事组织的脱碳目标保持一致。它认识到,转向更清洁的燃料和技术将需要在研究、开发以及直观重要的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迫切需要这样的经济措施来确保实现我们2050年目标所需的生产速度和规模。

我认识到中国对提出的机制的关键作用,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合作并找到一个对各国和船东都有效的全球解决方案。我们相信这种定价机制最早可能在2025年采用,并于2027年生效,为行业提供推动我们共同努力所需的跳板。这不仅是航运业的一个合理建议,也是各国政府支持实用有效解决方案的独特机会。

但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还必须专注于降低生产、运输和使用低碳和零碳燃料所需的投资风险,确保港口拥有必要的基础设施。海洋能源价值链必须协调一致,与各利益相关方全面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这些燃料的生产、运输和使用。

脱碳不仅涉及航运,还关乎更广阔的世界。正如你们中的许多人所知,我们的清洁能源海洋中心计划继续势头强劲,特别是随着希腊政府和主要航运组织ABS、劳氏船级社和石油组织国际海事论坛(OCIMF)最近的加入。这一举措至关重要,因为它超越了航运业的燃料需求,确保航运业仍然是全球能源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毕竟航运将负责为世界运输50%的新型零排放燃料。

CEM中心计划是政府和私营部门在能源海洋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关系,确保新燃料能够有效地进入市场。此次合作旨在打破燃料生产商、消费者以及两者之间的孤岛。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应对脱碳的共同挑战—从投资到生产和基础设施,这表明了协调整个供应链以应对脱碳挑战的重要性。

我很高兴听到中国在最近于巴西举行的“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上表达了加入这一倡议的兴趣。我们渴望探索像上海这样的港口加入这一全球努力的机会, 因为我知道该港口已经在积极开发替代燃料的加注能力。

除了脱碳,我们还必须拥抱港口的数字化转型。中国已经在港口数字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港采用尖端技术优化其运营,使其成为智慧港口发展的全球典范。通过将自动化终端等技术与智能机器和自动驾驶汽车相结合,大大缩短了船舶周转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燃料消耗并减少了排放。

随着中国继续推动这一领域的创新,其数字港口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标准,确保全球航运业更加高效可持续,并为未来的需求做好准备。

在这次演讲中,我提到了我们行业目前面临的几个挑战,但我们知道,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对话,才能作为一个社区团结起来,确保航运业的安全未来。

我期待在下个月在香港的全球海事贸易峰会,召集行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参加香港全球海事贸易峰会。峰会将重点讨论保护主义和维护全球贸易,我们欢迎中国参与这一重要讨论,并希望在那里你们。

谢谢大家!

 

希腊航运金融协会主席 乔治·西拉达基斯:在我开始演讲之前,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如果大家环游世界,如果你问关于海运、航运、保险方面的问题,你将会听到不同的答案,如果你去欧洲,你会发现航运、保险的心跳是这样的,如果你去美国和日本,他的航运行业、保险和金融的心跳是这样的,那如果你来到中国这里这个心跳的节奏是这样的。所以所有的资金、钱都在这里,在中国。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受邀来到上海,也衷心感谢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主办方的盛情邀请,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来参加这次论坛,上海交通委的于福林主任也访问过我们希腊的办公室,而且也是邀请我来参加这次会议。我都不敢相信我能够来到世界上最高端的,最好的一个航运论坛之一,组织得井井有条,而且出席的人员规格都非常高。

整个航运业占全球贸易总量近90%,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近3%,排放量在短短十年内上升了20%,目前正在经历绿色转型。一个多世纪以来,航运业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为巨大的发动机提供动力,推动满载铁矿石、燃料、谷物和消费品的船只漂洋过海。跟其他的运输方式相比,航运仍然是远距离运输大量货物的最可持续方式,支持着全球80%以上的贸易。但随着航运业走向完全脱碳的未来,我们预计这个行业将发生彻底的变化,这将极大地增强该行业对全球气候和海洋行动的影响。

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第一套提高传播能源效率的国际强制性措施,时间是2011年7月15日。十多年来,IMO采取了包括进一步监管措施在内的额外行动,每年在航运业不断在出台新的措施。其里程碑式的《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为2050年左右实现航运净零排放设定了目标。与2008年的水平相比,该战略旨在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至少20%,2040年削减至少70%。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短期、中期和长期政策措施。在过渡期内,船东必须保持其船舶在CII(碳强度指标)方面的评级可接受,同时必须计算其能源效率,现有船舶指数,使用低碳燃料的船舶,比使用化石燃料的船舶更容易获得更高评级。

在过去的12-15年当中,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习这些缩写,然后如何来达到这些目标,包括在运营方面,包括所有的融资者和所有的监管方都在致力于这些措施。船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评级,采取各种设计、运作和经济解决方案。而人为因素至关重要。据估计,不管是希腊、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非洲还是南美,我们预计最起码有45万名的海员到2030年前需要接受额外培训,以操作和管理新的绿色技术,这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

然而脱碳是主要的难题之一,近年来绿色能源被证明具有极大的颠覆性,因此航运公司被要求探索替代能源,包括氢气、液化天然气、氨 、高硫燃油、低硫轻质燃油、核能等,在新的绿色燃料问世之前,他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多,随着新法规不断实施,全球航运业面临很多的问题。国际海事组织以及其他管理机构和国家提出的此类限制,促使技术进步和昂贵机械的开发,这些法规通常要求实施新技术和设备,以减少航运对环境的影响。

航运无疑变得越来越绿色,通向绿色未来的道路漫长而艰辛,迈向更可持续的海洋未来的征程,必须纳入更广泛的国家和国际议程,并得到大量投资的支持。航运业必须投资新船舶燃料和基础设施,才能够实现其2050年的气候目标。但到2030年,仍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我们需要钱,监管和技术方面也存在巨大不确定性。航运利益相关者必须调动大量资金,用于清洁船舶、发动机改造和节能技术。为了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航运业和金融业必须共同努力,加速可持续航运的融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或者说UNCTAD《2023年海上运输审查报告》,敦促采取行动并开展全系统合作,实现海上运输脱碳,报告警告称:航运脱碳每年将花费超过1000亿美元,随着排放量不断增加。一方面我们要减少排放量,另外一方面世界贸易量在增加,而我们必须要付很多的钱来承担这个成本。

女士们,先生们:

航运是一项资本密集型的业务,主要由船东和银行进行股权融资,银行已开始投资可持续航运,但仍然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投资者对资助早期技术或支持没有明确规定的零碳燃料持谨慎态度,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对于未来哪种燃料将为航运提供动力尚未达成共识。我们现在所有的船只,不仅仅是船东的船只,而是我们所有的船只,应该要使用合适的燃料。现在我们有一些方案,但是需要不同的技术和船只。

银行融资通常采用资产融资结构,即银行向借款人和船东提供贷款,贷款以船舶作为抵押品,如果违约银行可扣押该船舶。机构投资者已转向风险较低的投资,而航运市场的波动性令人深思。在过去12个月的总发行量仅为91.6亿美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发行量大大地下降,为什么?就是因为不确定性,不是说市场不好,大家都在赚钱,而企业的回报是非常大的,大家看中国的企业,希腊和法国、日本的企业都在赚钱,但是投资者不太支持,所以钱在哪里?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全球化加速发展推动行业进入繁荣周期,银行尤其是欧洲银行抓住了机会,向这个蓬勃发展的行业提供贷款,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冲击,严重影响了航运业,而银行也面临着巨大贷款损失。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很多国家的银行监管都进行了调整以加强金融稳定性。航运业的波动性很大,周期性强、风险高,很多的银行,尤其是欧洲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他们选择限制对航运市场的投资,甚至是退出航运市场。然而银行贷款仍然是航运的主要资金来源,约占全球船舶融资的62%,尽管欧洲银行仍占全球航运银行投资组合的一半,但其航运投资组合正在下降,为新金融参与者进入航运融资市场创造了机会。例如亚洲和澳大利亚银行的市场份额已从2010年的15%,增加到2023年的45%。

因为国有银行提供了有吸引力的贷款条款来支持国家造船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日本和韩国。虽然多年前非银行贷款机构可能被视为是替代的资本来源,但我们目睹了当今贷款市场的变化动态,非银行贷款机构与银行并驾齐驱,其作用越来越显著。大家也可以在表格下面看到,交银金融租赁作为贷款机构的表现最好,新增业务量最高45亿美元,大家看一些主要的国家,再跟交银租赁相加,大家看中国、日本、希腊仍然是最靠前的三个国家在这张表上。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船队价值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你可以看到中国的团队、希腊和日本,他们根据他们的船只和船只质量的排名也有所调整和变化。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贷款的产生量非常强劲,但高利率和贷款偿还使得大多数银行难以在2023年实现投资组合增长,只有希腊银行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12.25%,显示出2017年以来一直持续的上升趋势。此外售后回租融资和银行在新造船和二手船融资方面开展了激烈竞争。据信,留在希腊船只融资领域的欧洲银行致力于继续留在这一领域,事实上在参与希腊船只融资的银行当中,绝大多数银行在2024年的贷款组合预算都较高。而且由于希腊船东的高流动性和高利率,非银行相关融资和预付款的竞争限制了银行的增长。

这对新贷款的交易现金流造成了不利影响,一方面我们有银行,另外一方面很多的船东钱很多,所以他不需要银行的资助,他自己做。在这张幻灯片上我们看到了巨大的机会,有一些船只不断地在影响着船运业的融资,中国现在的租赁公司面临着非常大的机会。另外现在中国的融资的能力跟欧洲市场比非常的强,同时中国货币的成本有所变化。所以让中国在发放这方面的贷款方面有更大的竞争力。

绿色金融在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以及非常特殊和重要的行业,如果大家看中国的船级社,在此之前我想说的是2023年绿色金融已经出现在非常重要的文件上,而且中国的国家主席也非常的支持实现绿色经济目标,绿色经济和政策文件的支持已经相融合。大家来看一下,这是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中国的船级社已经联合多家中国海洋工业企业发起了“可持续航运创新发展倡议”,中国航运银行已推出了与ESG相关的船舶融资项目,中国最大的船舶租赁融资公司交银金融租赁证实绿色低排放船舶目前占其巨大的组合的50%左右,这里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徐盛(音)博士和高博(音)博士,来自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分校近日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指出绿色金融带动海洋产业结构转型促进海洋科技创新,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他们的研究结论是,绿色金融推动海洋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所有的这些表当中的空格都由我们所填满。

距离2023年仅剩6年,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后期限,也就是SDG。期限马上就要到来,航运业的绿色化是实现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大机遇,因为在可持续的航运上花费的每一分美元也代表着对气候韧性、海洋保护、清洁能源转型和更广泛的发展议程的投资。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无论是在海事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无疑将确保该行业在实现全球气候行动和海洋保护方面的关键作用。现在是时候让我们所有人踏上通往绿色海洋未来的征程了。我们要相信,海洋运输是世界上更清洁的运输方式,谢谢各位的聆听!

 

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 贺军:尊敬的王秘书长以及各位领导、来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和展望“创新促发展、变革迎挑战”这个重要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我国作为航运大国,90%以上的进出口贸易量通过海运完成,2002年至今,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2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我们的航运服务业,尤其航运金融服务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去年8月18日,上期所和上海航交所合作,基于上海航交所发布的运价指数,挂牌上市了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填补了我国航运衍生品市场的空白,助力航运软实力的“补短板、提能级”,并被评为“2023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2023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大事件”,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意义深远。

上市一年来,航运指数期货运行取得成果丰硕:

一是市场成交活跃。截至今年10月22日,累计成交量4244万手,累计成交额3.48万亿元,日均成交额123亿元;期末持仓量7万手,日均持仓量8万手。上期所航运指数的成交量和货运度远超其他市场,今年1-9月的成交量是其他境外4家期货交易所200多个合约的6.3倍。

二是坚持稳字当头,有效抵御和化解了极端市场风险,确保了市场平稳运行。上市首年,在交通部、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等方方面面的关心指导下,航运指数期货经受住了去年底红海突发事件和今年3-6月现货连续涨价的考验。在现货、期货价格1年内上涨5倍、波动率3倍于一般大宗商品的情况下,有效抵御和化解了极端市场风险,确保了市场平稳运行,为服务航运企业保值避险,创造了良好市场环境。

三是品种期现价格联动良好,功能初步发挥。一年来期现价格走势高度相关,目前品种已经顺利完成3次现金交割,价格发现合理,交割期现价差均在1%附近。同时,我们通过“走一线”深入了解产业需求,能够看到航运产业上中下游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正在不断显现,尤其是货代企业,需求正在逐步释放。

例如,今年1月,青岛朗东国际物流公司利用期货进行套保,将红海事件期间运价上涨风险降到了最低。在红海事件初期,朗东公司已经按照去年12月下旬的即期运价与客户签订了今年1月中旬出运的合同,由于预计运价会上涨,为避免出现违约和亏损,朗东迅速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最终将亏损额从56万元人民币降至27万,实现大幅减亏的效果。

今年5月,国荣物流收到三一重工6月向欧洲发运13个特种柜的需求,并以当时的市场运价向三一重工出售舱位。为规避运价上涨风险,国荣物流买入期货进行套保,亏损额从19万元降低至4万元。企业利用期货端的收益弥补了现货端的损失,平抑了运费风险的波动。

另一方面,大货主也开始关注并使用航指期货来保值避险。例如,位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中哲集团,每年有大量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集装箱需求,面临海运出口运价大幅波动的风险,去年12月集团旗下的中哲物产计划在今年3月向欧洲发运14个集装箱大货柜,由于红海局势影响,公司担心后期海运费上涨,于是在航运指数期货二十零四合约盘面建立多单,实际出运时候,运价为3500美元/FEU,比公司预计总费用高出约15万元人民币,公司通过参与集运指数期货套保交易,期货端实现盈利23万元,不仅抵消了运费上涨的风险,期现合计降低实际运费成本8万元,达到帮助企业风险控制和稳定利润的目的。华为、美的等大型出口企业也都表示,运费作为外贸企业出口成本的一环,运价大幅上涨会侵蚀企业利润,航运指数期货是一个很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四是航运指数期货得到了境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好评。作为我国首个面向航运市场推出的期货品种,航指期货同时面向境外参与者开放,这不仅填补了国内航运衍生品市场的空白,也丰富了国际集运市场风险管理的工具箱,得到了境内外航运企业、外贸企业、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

上市以来至9月底,上期所在北、上、深、杭等多地组织了20余场宣讲会,累计约3000余人参加,反映十分热烈。我们还联合市场相关机构在新加坡、香港及境外举办多场航运产业座谈会,香港的磐石金融还成为了航运品种产融基地,新加坡、中国香港、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易者已经陆续进场参与交易。

回顾这一年,航指期货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相关部委、上海市委市政府、航运企业等各方的关心支持,借此机会表示衷心感谢。

下一步,上期所将围绕两大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始终把风险防控放在首位,切实履行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职责,继续维护航运指数期货市场平稳运行;(二)是大力实施“启航工程”市场培育行动方案,力争建立一批覆盖全国集运产业集群的产融服务基地、培养一批优秀行业分析师、扶持一批能给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创新一批运价风险管理产品、宣传一批企业风险管理的优秀实践案例、新增一批航运产业客户入市交易,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服务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202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所考察,指示“上海期货交易所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上期所将不负重托,锚定目标,不断提升期货市场运行质量,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为航运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谢谢各位!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特别顾问(国际保赔集团联营协议委员会原主席 共保委员会原主席)吴超: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在上海,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活力的时代,航运业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蓬勃发展。在我今天的演讲中,我将围绕三个和航运有关的前沿问题,阐述作为保险人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以支持航运业发展。

这体议题非常广泛,我主要聚焦两个方面:数字化和去碳化。

首先看一下数字化,所谓数字化就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来改变现成的商业模式,为社会提供新的价值创造机会,显而易见,数字化已经改变了现代社会人民的生活,在航运领域数字化新技术在船舶、港口以及海事、法律环境下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透明度、准确性和效率,也提供了业务创新的机会。

具体而言,聚焦如下三个议题:(1)电子提单;(2)航程优化;(3)责任限制。前两个议题,是数字化在航运业应用的两个范例,而责任限制与今年新发生的一起海事案件有关。

首先我们探讨一下保险对电子提单的影响。数字化的革新为电子提单的推行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相较于纸质提单,电子提单优势在于:提单流转过程更环保、更具成本效益不必打印和物理转移大量纸质文件;更可靠,不易丢失文件;更安全,伪造文件的风险较小;更快速,无需等待纸质文件在银行链中进行物理协商。

然而,尽管有如此明显的优势,电子提单为何尚未得到普遍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至少一部分原因是与其法定责任和保险相关的,电子提单根据法律在为船东提供法定抗辩的情况下可能不具有纸质提单的法律地位,因而不被广泛使用。

我们知道保赔协会承保船东的货物责任是基于这样的法定抗辩的成立,因此,如果电子提单能够享有与纸质提单同样的法律地位,那保险人自然以同样的条件承保船东在电子提单下的货损责任。近年来,国际保赔协会采取的政策是如果某一个电子提单系统经过IG正式审批,其项下的货物责任提供无条件承保,然而,该批准过程缓慢且昂贵,船东和托运人都因担忧保险出现纰漏而对电子提单望而却步。

电子提单的设计者试图通过使用合同条款来复制法定抗辩以克服这个问题,但这个做法缺乏强制法的确定性,合同双方之间的约定并不能等同于一个国家的立法所规定的法定权力。因此,真正的解决办法在于将电子提单上升到立法层面,对适用法进行更改,以便承运人在电子提单下享有纸质提单下同等法定抗辩,给予电子提单与纸质提单一样的法律地位。

之所以时下探讨这个话题,是因为有好几个国家终于着手修改其法律明确认可电子提单。新加坡于2021年通过了《电子交易法》,英国《电子贸易单证法》于2023年9月生效,认可了包括电子提单在内的电子贸易单证。中国则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五章关于电子运输记录的新条款,修订后的《海商法》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这些法律更新使保险人感到安心,因为根据新加坡或英国法律或生效后的中国法律,所管辖电子提单,船东可以放心使用,不会因为电子提单的使用而造成持续抗辩权的风险。可以预期,在立法的支持下,IG保赔协会对电子提单的推行将更有信心,而不需要通过国际保赔协会冗长的批准过程。这种法律上的变化,将会带来船东、保赔协会对电子提单承保政策上的变化,可以相信电子提单的使用量在未来就会大幅增加。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议题,航程及港口优化。航运业内一直进行的航行方式,就是所谓的Sail Fast Then Wait(先快后等),即船舶通常以高油耗高速航行,然后到达卸货港等待卸货,这种航行方式实际是很不经济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先快后等必然会造成过度的燃油消耗和随之而来的环境排放,这种做法仍然深深植根于行业的运营模式中,有一些港口推行准时制,助力解决这个问题,单单是港口优化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航程优化上下功夫。

我想重点介绍一下“蓝色维斯比”(Blue Visby Solution),这个方案是由一个涉及船舶所有权、商品贸易、港口管理、海事经济学、碳咨询、海事法和物流软件开发等领域的专业实体提出的。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航程优化视为一项技术、运营和合同上的同步挑战,利用数字化系统性地优化船舶的远洋航线。想象一下,船舶在确保自身可掌控的各项单证、手续齐全有效、保持与卸货港沟通顺畅的情况下,利用所设计的特定算法,就能争取在港口拥堵程度较低,气候、潮汐最为适宜的时候进港,争取能够根据船舶自身情况和港口泊位水深条件提前安排最为合适的方式靠泊和卸船。

这种优化方法还能通过一种合同机制克服船东、租家、货主和港口经营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使所有各方都能按比例分享减少排放和节约成本所带来的好处。但是蓝色维斯比方案设想变成现实,需要各方面理解、支持与合作。

下面我们谈谈责任限制。集装箱船DALI轮撞毁巴尔的摩公路桥,是2024年度最受关注的海事案件之一,该案引发了关于责任限制概念的探讨,并祭出了一项修订美国责任限制法的提案。该提案将非美国旗船的责任限制金额增加十倍,并取消船东针对船员以外的人员伤亡索赔的责任限制。时效上,该提案建议DALI轮案件发生前一天起追诉生效。因为DALI轮案件正在进行,现在不宜对其发表意见,但大家或许可以评论该案涉及的责任限制原则及其对承保人的重要性。

1894年,英国有了《责任限制法》,鉴于船舶在离岸后无法控制其航行的安全,责任限制就成了一项管控航运投资风险的有效步骤,如今远程通信和安全控制改变了这一切,但保持责任限制的概念及其实践的理由依然存在。

对于石油运输,公约提供的责任限制,在承运人和货主之间实现了风险分摊,风险分摊是必要的平衡机制,因为全社会都受益于有燃料可用,全社会也需要相应的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对于大宗货物的运输,集装箱化和全球化改变了发展中经济体的市场,规模的形成促进了低廉的运价,使船舶大型化,但是船舶大型化意味着风险高度集中,同样体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社会享受规模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分担规模利益所带来的加剧的风险。

责任限制通常与无过错责任制有关,无过错责任制本就已对船东严苛了,没有责任限制的无过错责任是无法被保的uninsurable。赔付的确定性取决于责任金额是否“保险得起”,这在硬性和软性保险市场中都是如此。责任限制提供了一种保障,利用保险技能搞定实际可行的责任金额赔付。例如,在《雅典公约》下,大约十多年前,因战争或恐怖袭击对旅客造成的赔付责任的金额限制必须下调,这是由于全球保险市场对于战争风险的保险能力决定的。

在一个保赔协会中,船东与其他Fellow member,以互助的方式共担风险,IG保赔协会与保赔协会之间,通过分摊协议,分摊第二层风险,又通过市场再保险,和IG的再分摊,共担风险,从而实现极高的保险覆盖水平,故而责任限制对无维护保赔协会的互助性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责任限制是互助保险的基石,放弃责任限制等同于接受非互助风险,这不属于互助保险的范畴,也不适用于分摊制度,这是为什么责任限制条款是各个协会条款中的一个基本条款之一。

下面总结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的世界中,航运遭受也门胡塞武装的攻击、俄乌冲突、非洲两岸海盗的间歇性攻击,受制于日益复杂的制裁环境,又有影子船队带来的威胁。

随着航运对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网络带来的风险范围也越来越扩大,网络攻击愈加频繁;随着全球变暖持续加速,船舶在海上遭受的气候也变得愈加极端,不夸张的说,地球上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都会涉及并影响到航运和航运保险,每次航行都可能是不确定的开始。

面对林林总总这一切的困难险阻,不得不钦佩航运业的韧性和睿智,我和我的同事们为能成为保险业的一员,为船公司风险管控出力,为船东保驾护航而感到自豪。

我们无法在15分钟内释疑更多的难题,因为本次聚焦的三个特定方面!

谢谢大家。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首席专家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 徐祖远:尊敬的于福林主任,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再次参加第四届“金融与保险”专题论坛,这次的主题“创新促发展 变革迎挑战”,刚刚我听了吴超博士的演讲,在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变化和新的政治格局的变化里面,中国的航运业与世界的航运一样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最突出的是全球化、数字化、低碳化交织的时期,这可以说是一个年代的开始,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航运服务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想就“开放融合,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体系”这个话题,与各位分享我的一些思考和观点。

一、开放融合:时代背景下的战略选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在全球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化盛行的今天,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孤立存在,现代航运服务业更是如此。

开放融合,对航运业和所有服务业的有关单元来说,这不简单的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我们的出路。通过开放,我们能够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的经验,能汇聚全球智慧,提高现代航运服务业的整体水平;通过融合,我们能够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航运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去迈进。

开放是融合的基础,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开放。开放融合,能带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的区间进行集聚和高速的流动,有助于培育和集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航运的市场主体;有助于实现航运服务业资源国内国际上下循环;有助于现代航运服务业提升到新的服务能力,并取得新的突破,促进航运业整体转型高质量的发展。

总之,开放融合可以纾航运服务业发展之困、汇合作之力、聚创新之势、谋共享之福。在开放融合时代背景下航运服务业的选择,这是我的想法和理解。

二、航运金融: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航运服务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且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服务贸易,从船舶建造到交易、从港口码头改扩建、绿色燃料生产,到服务业的绿色智能转型升级,都离不开金融的鼎力支持,我们跟银行跟航运是永远分不开的。在船舶、货运等交易中,航运金融发挥着融资支持、促进航运市场流动性、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障着航运交易高效进行、推动国际化发展等作用。在保障航运市场健康发展、增强市场稳定性方面,金融还为航运业带来创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并促进航运交易的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一)航运融资(航运金融):提供多样化融资方式,支持多元化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航运金融市场通过提供银行贷款、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多种方式,帮助航运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支持航运业不断地扩大规模、转型升级、提高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水平。2024年1月1日起航运业已被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航运业又将面临着用于碳税、绿色船舶和新能源供应等资金投入压力,比如新能源供应企业在市场初期如何决策投产、量产,以及航运企业如何决策绿色能源种类船舶的选择,这些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航运金融通过发挥资金导向作用,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绿色节能等船型给予支持,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动力,所以引导金融机构与航运企业向低碳转型,有效引导生产要素向绿色产业流动方面,银行起的作用最为关键。

航运金融也为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基础的保障,推动了新技术在港口、数字化平台、智能化改造、海事信息系统等航运服务业中的研发与推广应用起了重要的动力作用。

(二)航运保险: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推动航运保险创新发展

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强化绿色保险顶层设计,加快发展海运保险,提高海运保障能力。

航运业作为资金、技术、管理和风险密集型的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众多难以预测的高风险。所以航运保险提供的船舶险、货运险、保赔险等产品,覆盖航运的各个环节,有效降低航运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当然航运的发展,保险的产生是航运发展带来的,没有航运保险的原始启动可能也不存在,刚刚吴超博士提到了航运保险是互助性质的,如果他亏了没了,那整个的风险分摊也不存在了,所以航运的保险与航运的发现应该是维护我们全球运输、保障贸易畅通稳定等方面,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合作关系。在新形势下,金融、保险和科技不断融合,将有助于更精准识别航运风险,也有助于创新更多航运保险产品,提升航运保险风险管控能力。

我在前一场的论坛上面讲过,绿色的发展,包括甲醇、氢以及新的能源,以及电力等等的探索,新的船舶的建造越造越大,我们的保险如何要减少我们发展中的风险,比如说船员能不能安全的使用这种新的能源,能不能驾驶着技术不断创新的高科技的船舶,我们的应急救助在哪些方面能够支撑着新科技在海上风险出现的时候,危险出现的时候,能够有效的施救。这些都需要我们航运与保险共同来合作,完成新的航运业发展的转型。

(三)航运衍生品: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和韧性

这是一个必须要有的新的服务产品,当下的全球供应链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航运业迫切需要开放融合来应对严峻且长期存在的安全、气候、经济和技术挑战,多元化的航运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航运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天早上的《新闻联播》里面讲到了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由于受气候的变化,巴拿马运河两边的水位带给中间的水位不够了,还有胡塞武装在红海的冲突,使我们整个运河好像通行率下降了50%,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当然对船舶老板来说,特别是集装箱的运力来讲价格会上去。

2023年底以来受地缘政治等多因素影响,集运市场价格产生的波动非常激烈,跌宕起伏前景莫测,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航运交易所共同推出了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一年多来,越来越多产业客户开始关注指数期货这一价格风险管理工具,部分企业开始研究并小规模尝试用期货套期保值来进行经营的风险管理。截至2024年8月16日收盘,欧线期货(EC)累计运行242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3818.75万手,累计成交金额3.06万亿元,日均成交量15.77万手,日均成交金额126.66亿元,期末持仓量9.61万手,日均持仓量7.92万手。集运指数期货为航运企业提供套期保值工具,有效抵御运价大幅上涨的风险,提升航运企业风险管理整体的水平。从航运业商品、航运金融、航运保险三个方面谈的开放融合的问题。

三、开放融合: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体系的关键

去年年底,交通运输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功能完善、服务优质、开放融合、智慧低碳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这个体系的建成对新的行业发展阶段来讲,重点在哪些方面?我理解重点是要在:将航运产业置身于全球经济和供应链大系统中,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系统的理念、系统的思维和系统处理的方法,以要素协同、集聚为着力点,以创新引领为持续发展动力,聚合着融合发展的理念,以数字、绿色、低碳、智能为我们共同合作发展的目标,能够推动金融业、航运业、制造业、数字经济相互之间深度融合,进行复合性的交流、发展、推进,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全球航运新标准的制定和了解,发挥好航运金融的产业支撑、创新作用,汇聚和引领新的发展动能,构建优质高效的航运服务业发展体系。这样一个体系的发展我们到底怎么办?我建议在四个方面发力:

(一)积极推动并创新“航运+交易+金融”服务体系,活跃航运交易市场

航运交易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手段,各类航运要素交易都可以通过“+金融”的方式达到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控制交易风险的目的。

在这个方面发力我有两点想法:

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融资租赁发展,创新运力交易模式,并以船舶交易全产业链服务为依托,打造国际船舶交易平台,扩大船舶交易业务规模。我们的货在上海、船在上海、钢铁在上海、造船也在上海,但船舶的交易大多数都不在上海,这需要我们投入支持。

二是通过期货等金融工具,支持创新更多航运指数衍生品,满足航运市场各类企业的多元化需求,逐步构建航运衍生品体系,提升透明的定价机制的水平;同时大力培育产业客户,促进航运衍生品交易;完善航运期货指数治理体系,加强航运产业期现联动,现货和期货之间的相互联动,培育一批具备期现货市场运作能力的现代航运企业,促进航运企业降本增效和提质发展。

(二)持续推进“航运+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增强航运金融服务效能

虽然我国金融体系已经宏大,但从融资的内涵来看我们融资的结构并不是十分合理,间接与直接融资占比为7:3,直接融资中的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占比约为9:1,什么原因?我们的“耐心资本”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与此同时,航运业要实现绿色低碳智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风险是高的,投资额是大的,投资期是长的,只有通过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耐心资本,这样才能提供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很多的发展太快了,而且短平快的项目给我们养成的思维方式很难做到有耐心资本的投资,就像现在连小孩到大人看小视频超过5分钟基本不看了,资金的投入要越长,就没有耐心投资人来投入我们这个行业,我们造一条船起码要10年以上的使用,在这样的环境里面需要我们“航运+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促进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在绿色航运领域里面加以投资,建议:

一是完善政府引导基金,支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发展,探索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租赁产品和服务体系,既要支持新造绿色低碳船舶也要支持已有,不是这类船的改造更新。

二是支持绿色甲醇等新能源生产项目的建设。今年9月,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已经落地上海。除了绿色甲醇外,我们还需要金融支持新燃料供应网络和完善清洁燃料市场运营机制,推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全产业链发展,共同打造绿色能源燃料加注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高度关注IMO、欧盟等有关碳税的相关政策进展,积极参与国内外规则制定,研发碳税交易机制。刚刚在海事那边碰到了大斌也是比较注意的,我们原来都在国际海事组织工作过,我们国家在海事组织里面整个的参与程度还要进一步的加强,要认识国际海事组织,更要支持海事的发展。

(三)推动“航运+保险+金融”创新发展,提升航运保险和再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能力

新形势下,提升航运保险能力已经成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外贸物流运输稳健运行的重要砝码。最近,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陆续发布了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根本的要求是要求大力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航运业、金融业、服务业实际上跟保险业是要共生共荣才能建立命运共同体。

建议:

一是直保、再保险协同发展,加强航运再保险高度的向上海集聚。去年,已有15家保险公司的再保险运营中心落户临港,今后要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打造具有稳定承保能力和规范保险服务的中国离岸再保险业务窗口,加大航运再保险境内外业务双向循环,提升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整体的服务能力。

二是依托数字、科技赋能航运保险,加强跨行业数据共享交流,比如海事数据和保险数据共享,挖掘数据价值,推进航运保险风险减量。

三是把握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对绿色、智能船舶等创新航运保险产品及服务,比如针对LNG船、甲醇船、纯电池船舶以及辅助驾驶的科技型船舶等制定行业规范和内部发展的“中国条款”。

(四)推进“航运+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提升航运基础服务能力

科技赋能航运也需要金融在新基建领域的鼎力支持。建议:

一是建立绿色产业和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基金,推动航运贸易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比如说加大投资力度,推进更高水平自主可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示范应用和推广,推进智慧航道建设。这些科技项目在中国新的基建项目里面,特别是集装箱码头应该说自动化码头整个的数量,现在的完成数已经18个,比世界上其他的一些国家都要走在前列。

二是鼓励金融机构、科创企业与航运企业深度合作,加速推进国际集装箱运输全产业链实现无纸化。刚刚吴超博士也特别讲到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成本更低,运行更快,效率更高,这是符合市场的基本特征的要求。

为确保金融在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还需要四个方面的保障: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航运服务业相关配套政策,强化制度保障。

二是创新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将智能航运创新融入航运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全过程,强化人才保障。

三是营造协同发展,全面推进、互利共赢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航运与相关产业的积极性,强化机制保障。

四是扩大开放与合作,鼓励探索和创新。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鼓励提升我国现代航运服务业能级,强化政策保障。

制度保障、人才保障、机制保障、政策保障,这是我们面临加快航运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

女士们、先生们: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秉持开放融合这样一个最好的理念,加快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航运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的航运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国际海上保险联盟秘书长 拉斯·朗格: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感谢各位邀请我来发言。

我们与全球贸易的150年的历史当中,很多是关于航运保险的,我们自我定位是服务提供商,评估危险,降低危险,并为发生的危险提供专业的保险建议,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应对风险。

我们是在1874年的时候建立的,主持人已经介绍了,在国际航运领域是历史最悠久的组织之一,随着我们历史悠久,我们对于未来也是全力前进的。我们在20世纪初,刚刚发布不久的时候,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业务向亚洲逐渐转移,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这里,现在越来越多成为我们的业务中心,十年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了亚洲市场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发展了专注于亚洲的战略,我们也非常高兴看到上海的航运保险协会成为了我们的成员单位,在2015年的时候加入的,此外我们在中国香港2016年开设了亚洲中心,我们也于2019年在上海举办了我们的亚洲论坛。此外,我们上海的航运保险协会在我们所有的7个技术委员中都有代表,因此中国现在成为了我们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最大的市场。

在2015年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加入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柏林特别设立了仪式,今天我给各位带来了非常新的数据,是9月份刚刚公布的,年会上公布的,我们年会今年在柏林召开,这是关于2023年的航运保险数据,它直接从相关的行业公司取得的,可以给大家非常直观的感受,这两个信息显示我们仍然在增长。去年的时候,增长非常可观的,大约达到了8%,当然了这当中也有一些通胀的因素,但是我们的增长仍然是非常好的。

我们协会也代表了货物的保险,我们货物保险仍然占了业务当中最大的比重,差不多70%,以地区来划分的话,我们看到保费上,亚洲占据了28%左右的比例,而且这个比例在持续不断增长。这个图上大家看到亚洲市场,曲线是非常稳定的增长,欧洲是下降了之后,疫情以后又重新增长了。总体来说,欧洲仍然也是增长的曲线,亚洲也是如此。

刚才和大家说了货物的保费占了我们75%的业务,亚洲也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过去十年间,主要市场的货物保费的趋势大家可以从中看到,中国大陆市场货物保费是增长最大的市场,我们非常赞赏这个趋势,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个趋势,我们把业务重点越来越多地放在了中国。

这是货物保费与世界贸易的价值和交易量指数对比,可以给大家更好看到保费的质量如何。可以看到保费主要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看到过世界贸易的价值和交易量是大于货物价值保费的增长,这之后趋势逆转了,使得我们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关于船体保费的,也是按照地区来进行分布,欧洲占了50%左右,亚洲占了30%多,增长也非常强劲,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市场了。大家看到英国劳合社现在正在下降,总的来说,中国是全球货物保费最大的市场。

这一页把船体保费和全球船队进行对比。相似的发展趋势在多年前有负增长,但几年之前,后我们成功逆转了这个趋势,现在增长趋势是非常健康的。以上的这些数据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市场与其他地方相比表现如何,我们现在差不多能够代表全球90%的从业者。

今天早上所有的嘉宾都说到了航运是关于合作的,我们要继续关注航运合作,关注航运安全。我们需要共同发展航运事业。

很快说一下,航运安全是海事保险最重要的领域,我们想要帮助航运的保险公司,帮助船东和货主减少航运的风险,一些例子是我们目前非常关注集装箱船的火灾,火灾险种是我们业务占的非常大的领域。刚才一位演讲者说了建议中国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的相关行动。我可以请大家确信,中国现在在国际海事组织的行动已经非常积极了。

刚才盖·普拉滕先生说到了我这个PPT的主要领域,我简单说主要关注包括航运安全的火灾,然后脱碳这一领域我们也和其他的许多从业者一样,把它作为我们的战略中心,我们想要帮助客户成功地实现脱碳,并安全地实现脱碳,安全脱碳是我们目前和行业合作伙伴非常关注的领域,我们必须理解目前的新兴燃料代表着什么,比如氨代表着什么,我们需要有更好的培训,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新兴的燃料,所以脱碳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此外作为航运保险协会,我们也要更好了解表现公司的业务该怎样调整,更好地适应航运特有的脱碳要求。我们要确保船队排放数据能够得到收集,把他们发布出来,把他们与全球变暖的趋势进行对比,以及我们全球变暖的目标进行对比,升温1.5摄氏度,要与排放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决定作为个体保险公司,有能力承担多大程度的保险保单。我们支持保险公司在做这些决策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大透明度,来帮助客户更好地做出决策。

简单说一下,我们要帮助客户更好应对危机。过去几年我们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帮助货主,大家记得红海航道许多客户在运输谷物或者肥料,大规模运输这些产品,我们成功地为这些客户提供了保险,在这个航道做这业务其实风险比较高,但我们仍然给他们提供了保险,我们持续的与公共利益攸关方保持对话,帮助我们行业更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他们了解保险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立场和能力。

最后一点,今天说到了供应链上的挑战。过去几年在供应链方面有很多挑战,比如苏伊士运河以及巴拿马运河的旱灾以及港口的拥堵情况,以上都是导致供应链出现问题的挑战。我们作为从业者非常关注这些因素,我们在关注是不是全球化出现逆转的潮流,是不是大家变得越来越本地化、地区化了,而不是全球化了,我们觉得世界贸易不可逆转,全球化将持续发展下去,这些供应链的挑战可能是暂时的,但是长久来看,我们仍然会得益于全球化,来保证全球贸易的顺利进行。

如果大家对我们的组织感兴趣,欢迎大家与我们联系,我们有许多信息和数据,我们有许多为中国市场特别定制的培训项目,欢迎大家通过我们的连络人或者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联系我们,让我们共同建造更好的航运保险的未来!

感谢各位的聆听,祝论坛圆满成功!

 

部水运院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宁涛:大家好,今天圆桌论坛的主题是“航运指数期货衍生品套保功能和定价功能的发挥”,我是本环节的主持人宁涛,来自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今天圆桌的嘉宾分别是:

王广学 中信建投证券执委会委员、中信建投期货董事长

纪文光 海丰航运总裁

梁民 LINERLYTICA专家

林杰 上海环世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肖健 上海航运运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主要是集运指数期货,欧线期货上线前大家对这个期货都有哪些期待,运行一年以来各位有哪些实际的体验?

王董事长,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之前,中信建投期货很早就开始深度参与,第二届论坛的时候您就此进行过演讲,贵司也是首家与上海航运交易所旗下《航运交易公报》主办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市场培育沙龙的首家合作期货公司,您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个产品?目前期货公司针对该产品提供了哪些套期保值策略,运行得怎么样?

王广学:谢谢宁主任,刚刚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是这样,中信建投期货是一个国有金融机构,中信集团下面的一个期货公司,我们也知道国际航运中心战略是一个国家战略,我们作为国有金融机构还是作为一个本职工作来做这件事。早在3年多之前我们就开始布局研究航运衍生品,后来听到咱们这儿要联手打造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我们第一时间就跟进,越跟进越发现这个产品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大战略至关重要,我们有四个方面的考虑,概括为“四个有”:

1、有市场。我们发现这个品种不仅仅能够让我们服务一些新的客户,行业上下游的企业,对我们的老客户,现在的“出口三大件”,锂电池、新能源车、光伏能源这里面的巨头企业,像宁德时代、晶科能源、赛力斯都是我们中信建投的战略客户,我们还可以借这个机会服务这些老客户,他们对这个品种也有需求,所以第一个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2、有信心。我们是2022年加入了航交所也成为了会员,我们知道标的指数整个设计的全过程,我们越是深入了解越是发现,航交所为了保这个指数,真的是呕心沥血、排除万难,做了大量的不为人知的工作,我们越是了解越是对这个指数有信心。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相信这个指数推出来,这个期货推出来,一定会被市场慢慢认可,很快这个事实也得到了证明。

3、有挑战。听上去有点负面,实际上我们是正面来理解的。它刚推出来那会当然市场也确实是往下走,有点冷感觉。但是越往后我们跟《航运交易公报》这些同事一块联手,做了很多场的推介,毕竟这个指数也好,这个期货也好,跟大宗商品其他的那些不一样——那些期货都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紧密相关,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这个品种相对小众。我们做了很多场的推介,越推介越到后面发现每一场推介都停不了,各种问题,包括后面各种交流讨论就非常热烈,所以很累,但是累并快乐着,大家觉得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干起来更有意义了。

4、有期望(有期待)。这个指数推出来之后,我们发现它的效果也不是一步到位,从指数和期货的走势来看,第一相关性很高,越来越高,最新的已经将近80%,这个已经得到了证明。第二,后面随着参与的主体越来越多,包括很多投资机构私募加入之后,价格发现功能越来越强,跟原来刚开始那会的背景有点不太一样,刚开始发现现货涨了期货才开始跟着涨,到去年年底红海危机之后,包括今年上半年越到后面越发现反过来。尤其今年6月份,远期合约一跌现货跟着跌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慢慢就出来了。我们觉得越到后面越值得体现,尤其后面等到价格发现功能充分验证了之后,后面风险管理的功能,资源配置的功能就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得到应用。我觉得这“四个有”可以概括我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它。

套保,上期所的贺总特别讲了两个案例,在航交所的网站都有,套保的案例更多的是因企业不同而有差异的。我们一开头也没有太多的有这种需求,随着后面跟一些实体企业一块研究价格走势,风险敞口,甚至很多交流下来开始慢慢有业务来了有需求来了,甚至我们下面还有一个方顿,是我们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发了挂钩集运指数期货相关的场外期权产品,也开始慢慢的落单。而且我们实实在在的有一些客户,买了我们的期权以后,有一个很经典的大概投了70来万,一个多月挣了7万多块,年化收益率106%这是实打实的,当然我们也没亏,我们是通过期货另外把它平掉了,他就是实实在在有很多不同的案例,确实从服务实体经济来说还是效果非常明显的。

宁涛:感谢王董事长非常全面的分享。

梁总,您作为市场研究机构,对国际航运市场比较熟悉,也与磐石金融进行了一些模拟交易,您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际投资者都有哪些人在参与这个产品,以及这个群体主要的情况,包括他们的比例、反馈都是什么样的情况?

梁民:首先,谢谢大会让我们在这里发言。我们成立的宗旨,LINERLYTICA主要是想解决行业里面信息不对称的痛点,这个期货出来的时候我们就看到,里面价格发现的功能跟我们的宗旨很一致,所以一开始就开始覆盖这个产品。我们面对的客户群一般都是在国际上行业里面的船公司、货主、货代那些,80%用我们的那些数据都是行业里面的人。刚开始的时候我也认识磐石金融那边的高管,刚开始的时候就说你的客户群刚好是他们进入进来国内用这个产品的用户,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有这么一个合作的方案,让我开始很深入的接触这个群体以及跟这个产品。

我们的方法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在我们的产品报告里面,尤其周报那些,每周都覆盖这个产品。

第二,我们也展开了很多一对一跟行业里面的一些高管的交流,基本上在行业里面头50的货代,主要买货运的采购经理都跟我们说了一遍。

第三,我们展开了虚拟的交易比赛。参与的公司挺多的,主动地在里面操作当然不是很多,因为大家也有本身正式的工作。通过这个活动很多的,尤其是在货代领域里面,很多的管理人员都意识到有这么一个产品,里面的操作是怎么一回事。忽然他们就开始给我们一些,我们大概做了10个月,给我们的反馈:价格发现这个功能现在使用是很普遍的,基本上在行业里面,在船公司里面做报价,甚至货主是很分散的,甚至有很多小的货主也留意到有这么一个产品。所以他们一般讨论12月份报价怎么样,明年2月份报价怎么样。这就变成了他们在日常工作里面定价的指标。

航运里面,我们有报价也听到其他公司的报价,我以前也是在船公司里面做报价的,不过我们永远都不知道那个价格结果市场里面有没有采纳。我们现在有这么一个产品,有买有卖,人家真的是放钱进去,那个价格发现是给了大家一个很清楚的,付钱的人确实用这个价格买了这个货物,所以价格发现的功能非常的成功。

套保我们要更加的去发展推广。在行业里面有几个希望,所谓的要求,定价方面也有人说现在是用指数,能不能跟行业的做法靠近一点用金额去做一个报价,我觉得那个方法帮我们的产品推广是有帮助的。另外,多航线的发展,很多用户说你们现在做欧线,美线现在有很多,就是国内说明的CIF,整个市场的份额也有很多小的货代在里面,尤其是那些小的公司可能更加需要有这么一个套保的功能,我觉得这个产品出来以后,市场里面的反响很正面,开始意识到有这种产品的,现在在欧线里面可能70%~80%的那些,尤其管理层知道有这么一个产品有用它,这个产品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空间再发展再扩大。

宁涛:谈到使用,环世物流作为货代企业里的标杆企业,应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企业,林总一般来说对一般货代看到期货产品,往往会认为是一个比较高风险的品种,环世物流为什么会选择参与,特别是一年以来环世物流也参与了一年,您能不能给我们货代的同行,就参与的实际体验进行一些分享?

林杰:在回答主持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回顾一下时间线和一些数据。中国的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应该是在1998年,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2003年张页总领导航交所,2009年有了SCFI,2020年有SCFIS,2023年开始做期货交易。这个区间里面,1998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数字是306万,到了2009年上海集装箱吞吐已经是2500万,到了2020年有了SCFIS的时候,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是4350万。期货推出来的时候,上海的集装箱吞吐量4900多万,今年大概率突破5000万。大家看到箱量一直在上升,但是可能大家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个背后运费的交易逻辑。早期中国是做OEM到ODM,做代工模式的。大量的贸易是工厂交货条款或者FOB的离岸价格,运价采购的或者说购买的权力和对物流的安排并不在中国公司的手里,这个高速的箱量增长的背后,我们的航运交易所推出了一系列的价格指数。

为什么最后能走到SCFIS?这个S是个结算价指数,大家都知道提单上面运费有预付也有到付,到付是在目的港结算的,预付才大量的结算在中国发生。这里面代表了中国的整个出海的方式,中国企业供应链的方式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早期的代工到现在我们说的品牌出海,到中国的供应链出海,到今年更多的提出来要“国货国运”,因为中国出海已经是在海外进行大量的海外仓的库存,在进行销售,不是简单的把货在中国的港口就交割给国外的买家,中国人自己在做零售、做品牌,自己在海外建工厂,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基于这个大的背景必然衍生了大量的中国客户需要来采购海运费,或者说基于自己在零售端的需求,需要计算清楚整个物流成本。这个期货交易应运而生,在应用上是非常大的帮助,这个需求本身来自于制造业、品牌商、供应链出海的企业,他需要进行一些远期的对运价的锁定。我们作为货代企业本身就是连接船东跟货主之间的桥梁,船东可能会做一些比较大的头部客户的长期协议,这两年因为受到疫情或者地缘政治的影响,可能在舱位保障上也是会有一些问题,很多客户都是希望他有一个对运价确定性的物流交付,这个时候有了这个产品,我们货代企业比较好地可以在现货和远期上做一些对冲,包括协助客人做远期的物流和解决方案的规划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价格做某种程度的锁定。

所以欧洲期货是非常有帮助的,SCFIS已经有美线,我相信接下来美国的期货也是在路上。回到SCFI各条航线都有,欧美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航线,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条航线的SCFIS都能推出来,基于此我觉得航交所20年磨一剑,根据这个集运期货交易也可以延展到各个航线,这是我们的一些汇报和想法。

宁涛:感谢林总从产业用户的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分享和一些对未来的期待。

纪总,海丰航运主营航线不是现在航交所欧线期货经营的标的,从您的角度来看对于您这样的船公司,我们这个期货产品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是否有意义?

纪文光:首先谢谢主持人,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刚刚就像徐部长在讲的,今天期望的一样,航运+金融+科技的一个深度融合的创新,我觉得集运指数期货本身就是这样一个深度融合的产品。今天我们有这个机会能够来探讨这个问题,要感谢在这个目标实现过程当中,坚持不懈的,创新的,包括上交所、上期所,包括各个指数委员,包括政府机关引导,还有学术界、保险金融界的一些支持,才能让我们今天真正有这么一个创新性的中国原创的融合航运、金融、技术的产品在这里。

大家应该给在这个过程中做出贡献的,还有付出过的朋友们一些掌声。

说到具体的航线,大家都知道海丰航运主要是关注于亚洲区域内的航线,全球的班轮市场本身是联动的,特别是运力的供给还有运费的联动性是非常强的。因为我们共同都是面临着世界经济贸易,运力供给变化的这么一个周期性影响。不管是近洋航线还是远洋航线,我想这两个都是我们最主要的影响我们运价,或者班轮公司经营策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周期性影响,这本身就是一个联动性,波动性。

另外,包括疫情也好,还有红海危机,包括供应链的变化,这个也确实给包括我们亚洲区域在内市场的运营者,包括全球市场班轮的运价带来一些剧烈的波动。所以作为海丰航运来讲,虽然我们是经营亚洲区域航线,但是我们也非常关注欧线指数期货运行的情况。

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的参与者,包括一些货运代理企业,包括一些货主也是为了对冲近期运费市场波动的风险,或者说出于对自己供应链稳定的保障,他们希望对运费有更多的预期管理,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一些运价、协议价格跟SCFI指数挂钩的模式。我想越来越多的参与肯定会有助于指数期货的发展。从海丰航运的角度来讲,作为一个支线的船公司,做跨航线套保的可能性我想是存在的。但是需要留意的是什么?

我们区域的集装箱运输市场和全球的干线市场虽然有联动性,但是确实也有非常强的结构性的差异,对于我们讲运价波动的时效性,有时候远期市场比如说干线市场已经有上升,可能近洋还在下降,近洋上升了,远洋还在下降,这就是一个差异性,时效是不一样的。

其次,波动值完全不一样,大家都知道近洋航线的波动值远没有远洋航线的这么高的从绝对值来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域性航线的运费结构跟远洋航线的运费结构截然不同,在营运模式上其实有非常大的不同,这一点确实是,如果我们在跨航线套保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的一些特殊性。做套保可能需要一些行业专家的真正的专业判断,同时也需要一些数据的量化分析。

宁涛:感谢季总从一个支线船公司的视角给这个产品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

请问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指数有限公司的肖总,运价公司十几年来一直在探索运价管理工具的尝试,指数期货推出一年以来,从您的视角看看给我们有没有一些运价交易的成功案例给大家进行分享?

肖健:谢谢主持人,首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我能够代表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给大家分享航运衍生品领域的经验心得。

运价公司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航运衍生品的探索和研究,这一路走来很辛苦,在集运指数期货上市以后,我们也积极参加,积累了我们认为相对比较成熟的产业应用经验。前面大佬都是宏观上、政策上说了航运指数期货,我从应用视角上,看看应用是怎样的?

现在航贸企业在指数期货应用上,我认为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跨过了起步阶段。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认为有三点还是很重要:第一个是理解好期货与现货的关系,清晰地掌握指数期货点位和现货价格之间的换算关系,这个很重要。期货的手续和实际出运的相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控制好交易风险,密切关注交易保证金、市场流动性、期现相关性、箱量、海运费价格、汇率等关键因素。

第三平衡好金融属性和现货的履约性。在关注期货交易的金融属性的同时,现货履约性非常重要,要防止从套期保值的操作转为投机的风险,这三点还是要注意的。

实际上航贸企业特别是中小货主对于海运费的剧烈波动是很敏感的,他们需要集运指数期货这样的工具进行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对于套期保值来说,我觉得这些中小企业还是要加强期货特别是航运指数期货的认知。

期货套期保值不是简单的买入、卖出的过程,是需要跟企业的具体业务场景特点紧密结合,而这涉及到很多,涉及到管理、财务问题,其实你这里的盈亏财务怎么处理,包括业务多个层面,所以说我感觉还是需要更多的市场培育和政策指导,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还要建立相应的体系。

集运指数期货上市以后,我们在上海国际集装箱交易平台上设计了现货交易的方案,并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合作,实现了期现联动。例如刚刚提到11月红海危机,我们根据EC2404合约为一家外贸公司,提供了610美元,每个小箱的报价和舱位,到了今年4月份,现货市场SCFIS 欧线指数飙升到1971美元,这个外贸公司就是以610美元出运了它购买的舱位。再比如今年5月,舱位交易平台上买了6月份的舱位,价格是5598美元,一个大柜(箱),那是一个快速上涨的过程,到了6月份,现货市场达到6500-7000美元,这些舱位交易都是通过航运指数期货EC合约,实现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成功对冲了市场波动,这种波动的风险我们是转嫁给了期货市场的投机者,这个道理和原理我们要明白。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实现了货主、无船承运人货代、船东多方共赢,这样的交易工具是非常非常好的。

最后我提三点建议:

一、建议有更多参与,鼓励更多船东集客参与进来,特别是船东,船东作为卖方,在高位的时候进来锁定收益。集客作为买方,进来交易,锁定成本。

二、市场发展上,现在市场上还是普遍希望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航运交易所能够推出更多航线,现在我们仅仅是欧洲线,前面提到了,希望可以推出美东、中东、印巴一些航线。

三、关于场内期权。目前和期货公司提供的场外期权,推出了运费保险的交易,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场外期权成本比较高,流动性也相对比较差,确实是这样,我们也希望在合适的时候,能够推出集运指数期货的场内期权。

谢谢主持人。

宁涛:感谢肖主任的分享,时间非常短暂,浓缩的都是精华。感谢五位嘉宾的分享,希望我们分享能够给大家了解好、用好我们的指数期货产品,提供更多帮助,这个环节到此结束,请各位嘉宾回位落座,最后的主持给井总!

主持人 上海航运交易所党委副书记、副总裁 井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论坛的议程至此全部完成。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共会一堂,共同畅想。愿站在新的起点,我们一起筑梦远航!

再次感谢所有为论坛辛勤奉献的领导们和同事们。感谢精心准备、精彩呈现的演讲嘉宾和圆桌嘉宾。感谢线上线下关注和参与的每一位来宾和观众!也欢迎你们通过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官网与我们互动,为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主题论坛圆满结束!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