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啃“硬骨头”,构新生态

  本届论坛主题为“数字、智能、绿色 共建全球航运新生态”。

  10月22日,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将在上海虹口北外滩世界会客厅开幕。伴随海内外大咖云集论坛,上海又一次成为全球航运业瞩目的焦点。

  今年是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连续第四年举办。此前三年中,这一平台凝聚了全球航运界的智慧与共识,推动开放、合作、创新,更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加速器”。

  令人自豪的是,过去一年中,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补短板、拉长板,在一些新领域实现对老牌国际航运中心的“换道超越”。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化,航运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智能、绿色化转型是全球航运业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走向未来的一把“钥匙”。这也是本届论坛主题定为“数字、智能、绿色 共建全球航运新生态”的缘由所在。

  上海市交通委表示,今年的论坛要打响上海高端航运服务品牌,加快建设新一代智慧绿色港口,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国际合作,为全球航运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罗泾集装箱港区开港。

  航运服务能级提升有惊喜

  今年1至9月,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10.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上海两大机场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60.2万架次、9343.3万人、307.2万吨,同比增长17.8%、33.5%、12%,全部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海空枢纽地位持续巩固,但说起这些,业内专家有些习以为常,这些硬指标历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传统强项。只有谈到上海航运“软环境”不断优化,高端航运服务能级持续提升,专家们的语气才越来越激动。

  “今年上海海事仲裁形成了临时仲裁全链条制度规则体系,成立了航运法律共同体。在制度上,我们接轨国际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婕姝在向记者介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许多亮点后,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在国外,由于制度成熟,案例丰富,一般的海事纠纷都会选择临时仲裁,只有复杂的商业纠纷才会选择机构仲裁。但中国海事仲裁起步晚,过去只有机构仲裁,没有临时仲裁的相关规则和制度。

  今年年初,还有业内人士对记者提出担忧,表示现在上海要补齐高端航运服务业短板挑战很大,因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比如海事仲裁想要发展,就必须在制度上突破,实现临时仲裁。这是国际通用的规则,但中国却没有经验,不知何时能推出。

  没想到,到了6月,上海市司法局印发《上海市涉外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推进办法(试行)》,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并且8月初,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就在虹口北外滩作出裁决;9月底,首次有外方当事人将临时仲裁地由伦敦改至上海……

  令人惊喜的提升也出现在航运金融保险领域,这是另一块“硬骨头”。在过去一年中,上海航交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顺利完成三次交割,成交量和活跃度远超境外类似品种;人保财险在上海发布全球首款满足“一单制”的多式联运集装箱货物运输保险方案;中国太保在上海推出全国首单航运业欧盟碳排放成本价格指数保险……

  “上海航运金融保险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快融入全球,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要完善航运金融保险体系。完善费率优化机制,提高赔付服务效率等。”上海船东协会会长蔡慧星说。

  据悉,针对目前中小船东航运保险现状,相关保险公司拟从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入手,推出中小船东服务包,为中小船东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集运MaaS平台集成整个交通系统的大数据。

  低碳智慧发展引领潮流

  高端航运服务业短板加速补齐的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也通过“三化”转型,持续引领航运业低碳智慧发展。

  今年8月,上海港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正式开港,继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之后,上海港又迎来一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这是集合了全球最新自动化码头技术的集大成之作,并且采用传统码头的横向布局。业内人士评价,这不仅是上海港全自动化码头的2.0版本,也真正让传统码头革命有了可复制的模板。

  与此同时,上海港正在建设清洁能源加注中心。上港集团能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罗文斌介绍,截至目前,上海港已完成国际航行船舶进行保税液化天然气(LNG)加注125艘次,加注量73万立方米,并且LNG加注范围将从洋山港拓展至外高桥港区,覆盖上海港全港。

  目前上海港已位列保税LNG加注港全球前三位。

  在LNG加注的基础上,今年4月,上海港又落地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业全国首单,成为全球少数拥有船用绿色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

  “我们正在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储能设施的改造和扩建。目前上海港拥有两艘LNG加注船和一艘甲醇加注船,未来两种加注船都将再增加一艘。到2030年,我们希望实现LNG加注能力100万立方米,绿色甲醇加注能力100万吨的双百目标。”罗文斌说。

  此外,在去年的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上港集团旗下的港航纵横(上海)数字科技推出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集运MaaS),今年9月,该平台结束试运行并正式上线。

  上港集团科技信息部总经理邹鹰介绍,集运MaaS平台是整个交通系统的数据大集成,覆盖集装箱运输的全链条。它打破了数据壁垒,能提供“一门式查询”“一站式服务”。通过该平台,进口放货换单可以线上完成,许多信息无须打字输出,而是系统直接调取,工作人员只需3至4分钟就能完成过去耗时1至2天的工作。

  航空方面,上海机场正在加快建设“超级大脑”,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为机场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撑。同时,上海机场与航司也在持续推进机场内设备和车辆的新能源替代,目前近机位辅助动力装置新能源替代设施实现全覆盖。

  此外,今年9月19日,可持续航空燃料也在上海实现首次商业应用。当天,东航国产大飞机C919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执行MU9192商业航班,从北京大兴机场飞至上海虹桥,为全球航空业减排贡献上海力量。

马士基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在上海港完成绿色甲醇“船-船”同步加注中国首单。

  共商共建共享新生态

  航运业天然是全球化的行业,航运业的发展离不开开放合作。当下,地缘政治和全球经贸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冲突加剧影响了全球航运业的稳定。在新技术变革和大环境变革的双重挑战下,全球航运业发展更需要加强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成果。

  这也是上海为何要持续举办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并将共建全球航运新生态确定为今年的主题。

  去年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发布了11成果,其中大部分都离不开国际合作,比如上海与新加坡港、德国汉堡港、法国敦刻尔克港等建立友港关系、签署港航合作备忘录,深化港与港之间的联系,并发布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实施计划纲要等。

  上海市交通委介绍,一年来,上海洛杉矶携手创造历史,已建立了完整的工作机制,协同各方力量推动这一世界首条横跨太平洋的绿色航运走廊走向现实。

  新生态包括全球航运智库更加紧密的交流。张婕姝介绍,上海国际航运研究成立的“全球航运智库联盟”,其成员单位已从全球9个经济体、13家智库咨询机构,发展至今年的覆盖亚欧美非四大洲11个经济体、19家咨询研究机构。

  “全球航运智库联盟”编纂各国航运发展白皮书、发布相关指数、交流国际航运发展形势,并合作举办国际海运发展论坛,已取得不少成果。

  据悉,今年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嘉宾阵容再升级,汇聚境内外部长级政府官员、相关国家市长级嘉宾、全球海运航空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和机构负责人、全球领军企业负责人以及知名院士学者等。

  这些嘉宾共商航运业发展趋势,联手推动合作项目落地,不仅能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思路,也能提升上海在全球航运界的影响力。源自上海的这些新成果,将持续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并与世界共享,从而为全球航运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