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水运江苏”:航道建设焕新颜 支撑发展新蓝图

  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江苏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壮阔之长江、浩瀚之黄海、延绵之运河,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正以一日千里的蝶变,有力服务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和内外双向开放,凝聚起江苏经济社会蓬勃的发展动能。

  掀起建设热潮

  “今后几年,是我们淮安水运大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时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水运,市领导今年已3次调研、8次批示,全力支持水运发展。”6月5日,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罗衍庆向记者表示。“在‘水运江苏’的部署下,目前淮安水运井喷式发展,同时有2个重点航道项目、8个港口项目、5个船闸项目在建设,到2025年,全市二级航道规划总里程接近300公里。”

  这是“水运江苏”建设大背景下的一个生动缩影。2023年3月,江苏部署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建设,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一年来,江苏形成了省市县联动、全行业协同大抓水运发展的工作格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全力争取“水运江苏”建设取得更多实效。

  2022年,江苏省内河航道里程2.4万公里,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航道网密度24.77公里/百平方公里,里程和密度均居全国之首。如何建设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战略引领方向,规划绘就蓝图。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修编、环评、报批等各项程序,二级及以上航道里程由1008公里提升至2727公里,占比从25%提升到65%。

  3月1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进一步推动水运联网、补网、强链,构建覆盖更广、标准更高、联动更畅、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明确了目标。3月16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印发《2024年“水运江苏”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细化落实到港航建设投资、重点工程、养护管理、智慧建设、绿色发展、安全运行等各方面。

  3月19日,“水运江苏”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同日,苏南运河无锡段航道“三改二”工程开工,标志着苏南运河“三改二”工程拉开序幕。无锡段、常州段、镇江段、苏州段整治工程完工后,苏南运河将实现二级航道全线贯通,形成长江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二级及以上航道“十字型”主轴,2000吨级船舶将全天候畅行京杭运河江苏段。

  今年以来,江苏交通部门狠抓项目落地,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苏南运河“三改二”关键节点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仅用半年时间完成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宿连航道仅用三个月时间完成“准二级预留”全部变更手续,全面开工。5月,2024年度江苏省“水运江苏”劳动竞赛正式启动,江苏各地航道建设工地掀起抢抓进度、加紧施工的热潮。申张线(张家港—江阴段)航道整治工程、锡溧漕河无锡段航道整治工程、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江北段)徐州段航道工程、新江海河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目前初具雏形,附属工程同步推进,靓丽景色吸引市民关注。

  干线航道通江达海、支线航道串珠成链、多式联运方便快捷……蓝图正随着一项项建设成果的落地变成现实,江苏航道网络焕新颜,沿线水运需求旺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航道通港达园

  虽然水运优势明显,但由于受航道网密度的限制,干线航道通常距离厂区较远,如何打通航道“最后一公里”?随着水运江苏建设中专支线航道项目的推进,干线航道向“通港达园”延伸,水路运输实现“门到门”。

  磨涧河位于淮安市盱眙县境内,全长4公里,是淮河进入盱眙港口产业园的重要进港航道。2023年12月18日,江苏省首批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开工动员会在淮安召开,盱眙磨涧河航道先期开工。淮安市交通港航部门抢抓“水运江苏”发展机遇,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在参建各方共同努力下,该工程于今年3月6日顺利完工。6月3日,专家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审阅台账,一致同意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交上了一份“水运江苏”建设的淮安答卷。

  “此前磨涧河航道只能通行500吨级小船,经过疏浚提升,项目完工后,按二级航道标准,2000吨级船舶航行将畅通无阻。”罗衍庆表示。二级航道直达产业园,让盱眙港口产业园的众多企业喜出望外,中信元钧、蓝雁住工、利泰建材、江苏一号元素、旺程建材、粮食和物资产业园、志晟建材、恒科智能制造等一批“三高型”(科技创新能力高、生态环保门槛高、亩均产出高)企业纷纷落户,现代化临港产业繁荣兴盛。恒科智能制造负责人袁普表示,“目前我们企业正在加快建设中,企业生产所需的黄砂、水泥、石子、钢筋等原材料可以由淮河途经磨涧河直抵产业园码头,运输成本和时间将大大缩减。”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在“水运江苏”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将全面启动具有投资小、里程短、实施快、效益好“小快灵”特点的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建设。除首批开工的磨涧河航道淮河衔接段疏浚工程、淮安工业园区航道提升工程、徐州复新河提升工程等3项工程外,全省今年还将力争再开工5条,力争到2025年累计建成通港达园专支线航道10条左右,全面打通园区、企业“最后一公里”水路运输。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部署,江苏将着力加快构建干支联动的发展格局,完成支线航道规划,加快推进通港达园内河运输专支线航道建设,提高干支互动效益,充分发挥各层次、各等级航道的组合效能。目前,一批短支航道已纳入规划,地方交通部门正对天生桥河支线航道、官林镇新材料产业园短支航道等开展密集调研,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工可研究报告,明确项目建设模式,全力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吸引产业集聚

  水运畅、经济兴。畅通的水运运输“大动脉”,引来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干线航道等级提升纳规,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招商引资的新名片、新优势。在江苏,一批百亿级企业抢抓新机遇,沿干线航道落户布局,石化、钢铁、纸业等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物流与产业的区域协同和良性互动。

  6月4日,中天淮安新材料内河码头吊机高耸、装卸繁忙,泊位上新建的钢罩棚在阳光映照下闪闪发亮。“码头今年4月投用后,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由中天钢铁常州基地自产的钢帘线盘条经过京杭运河、盐河转运至淮安基地,运输成本20元/吨,仅为公路运输成本的十四分之一。”中天钢铁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于锦向记者表示,今后预计有40万吨钢帘线产品通过水路出口海外市场,并将加速聚集一批上下游产业在淮安投资兴业,打造备受瞩目的“世界钢帘线之都”。

  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这些水运优势都是企业的发展红利。位于京杭运河之畔的黄码港,正与益海嘉里、苏盐井神、江苏省粮食集团等先进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成为运河沿线补链强链延链的“前港后产、港产融合”示范。6月5日,记者在黄码港码头前沿看到,京杭运河货船来往,挖入式港池内碧波荡漾,码头建设已基本完成,临港新城正在宏大展开。“黄码港位于淮河和京杭运河的十字交叉路口,依托水运交通优势,降低物流成本,大型企业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淮安大成港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懿表示。

  “承担大宗货物集疏运任务的,主要还是靠内河水运。”盐城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徐军表示,目前,大丰、滨海港区疏港航道已建成投运,射阳港区疏港航道正开展前期工作,响水港区依托灌河自成体系。“从大丰港区疏港航道(刘大线航道)船舶流量来看,呈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2023年货运量达3100万吨。不仅带动了航道沿线工业园区的高效发展,更为盐城港带来了大量的内陆地区物流需求,成为皖北、豫南地区‘借港出海’的重要通道。”

  在宿迁,临港物流、综合保障和物流体系3个方面成为进一步提升水运效能、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重点。今年,宿迁保税物流中心建成投用,并陆续开工建设宿豫陆集临港产业园、宿豫陆集中心港配套仓储区、沭阳庙头公铁水联运中心等项目,推动形成“前港后园”的发展格局。

  乘船行驶在江苏干线航道上,只见两岸绿意盎然,生态护坡整齐美观,繁花成林、碧波荡漾,船只来往穿梭的一条条航道,正成为城市秀美景观、居民“打卡胜地”。未来,江苏航道将进一步向智慧航道转型,现代化的航道网络正转化为降低物流成本、经济提质增效的强大支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活力。

  全媒记者 张涛 通讯员 王成之 吕双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