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定了

  1月11日,商务部等14部门研究确定了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其中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福建省(含厦门市)、湖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专家表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有利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近年来,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调控体系不够完善,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够强,内外贸融合发展不够顺畅等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设立试点开展先行先试,有利于提高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促进内贸和外贸、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

  什么叫“内外贸一体化”?

  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同时开展内贸和外贸活动。在过去,我国的内外贸企业相对专注,内贸企业主攻国内市场,外贸企业主要开拓国外市场,随着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2年初,国家发布《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为何首批试点选了这九地?

  “这一批试点地区覆盖面较为广泛,不仅包括沿海发达地区,还包括内陆中西部地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沿海地区相对来说外贸基础较好,特别是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内陆中西部地区包括湖南、重庆等地具有较为完善的现代流通体系,居民消费潜力大”。

  目前看来,确定的9个试点地区与发展内外贸一体化之间早埋有“伏笔”。“例如,福建省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东和江苏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外贸大省,新疆和重庆都是‘一带一路’向西开放高地。同时,北京、上海等地也是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洪勇表示。

  同时,不少城市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从城市群看来,这几个地方对应的主要是我国几大较为发达的经济圈,比如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中部成渝-湖南经济圈,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指出,“从单个地方看来,以上海为例,当地有自贸区,本身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对外交流非常频繁,而且很多企业在外贸上都有涉足,所以在内外贸一体化上阻力也较小。”

  试点城市之后应该怎么做?

  如今名单确定,九地成为试点城市之后应该怎么做?“当前,我国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体化调控体系尚需完善,企业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依旧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质增效,尚需政府、社会、企业等方面多管齐下,协同发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贾康曾公开表示。

  名单新鲜出炉,“多管齐下”的具体方案尚在筹备之中,但《名单通知》中已对涉及的工作内容给出了一份“指南”。其中提到,试点地区要紧密围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体制机制、提高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确定试点目标、试点任务和职责分工。

  同时,试点地区各部门要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实践,扎实推进试点工作。要突出目标导向,聚焦若干重点产业,力争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打造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此外,还要突出问题导向,梳理解决一批市场主体在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企业积极“破圈”

  国家发布《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发布后,企业也在积极行动。

  在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的景创工业区内,一辆辆满载游戏手柄等产品的货车在厂房前整齐排列,准备驶离厂区运往国内市场。生产商景创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工贸易企业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原料从国外进、产品在国外销,进入国内市场面临着国内外市场质量标准认证不同的挑战。

  “海关在两个市场标准认证程序方面给予引导,今年我们新研发的主机手柄深受国内市场欢迎。”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为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转内销,深圳海关与地方部门协同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认证工作,鼓励企业积极申请“三同”认证,对“三同”企业优先纳入CCC免办便捷通道,简化认证机构出口转内销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内销便利化水平。据统计,今年以来,深圳关区加工贸易内销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8.6%。

  光洋轴承大连有限公司申报的一批货值121万元在国内市场销售的精密轴承顺利完成缴税并办理通关放行。该批货物按照选择性征收关税优惠政策,仅需缴纳3000余元税款,比传统缴税方式节省了9万余元税款。

  大连海关自贸处处长王文卉说:“自大连湾里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验收以来,大连海关第一时间推广落地委内加工、选择性征收关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区内企业融入国内大循环更便捷,切实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效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自身职能,推出更多创新举措,助力综合保税区企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海关力量。”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表示,在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企业包括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内外贸政策制度的协调必将推动内外贸实践的融合,以及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因此,内外贸一体化相关政策的发布和实施,有望为商务领域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系列最佳实践。

  聚焦五大关键问题有效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微)

  内外贸一体化的提出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各方面有过许多创新探索。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瓶颈,突出表现在内外贸规则和体制衔接不畅,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强,内外贸融合发展不顺畅等方面,存在内外贸“两张皮”的系统性问题。进入新阶段,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需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结合,针对内外贸一体化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和新阶段新发展要求,聚焦五大关键问题,突出重点,更加有效地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第一,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制度体系,加强国内国际标准接轨对标和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这是内外贸一体化的根本。重点一是健全内贸领域法律法规,梳理并推动修订妨碍内外贸一体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是补齐国内标准短板,加强国内国际标准对接,促进标准认证衔接,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三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参加国际组织的规则讨论活动及国际标准制定活动;四是选取电子商务等优势领域,以国内的市场优势换国际的规则优势,争取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从产品输出到规则标准输出,这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也是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义所在。

  第二,支持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创新,增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这是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国际上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有三种典型模式:日本综合商社为代表的外贸集团内外贸一体化模式;跨国零售企业为龙头的内外贸一体化模式;制造业品牌企业为主导的内外贸一体化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势,给我国培育内外贸一体的经营主体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考。对我国而言,一是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实现流通渠道从国内向国外的延伸,增强我国流通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对全球资源要素的控制力、影响力;二是要推动外贸企业转型,构建国内流通渠道体系,更好对接国内国际市场;三是要培育平台企业,架起内外贸之间的桥梁纽带,促进贸易方式创新,帮助企业内外贸业务顺滑切换;四是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品牌专利审批流程,支持企业利用国内外展会、平台等多渠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支持品牌企业“走出去”,提升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第三,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制度高地和发展平台,形成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引领,这是内外贸一体化的途径。为此,一是以开放平台为支撑,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和产业集聚区引领作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内外贸融合的制度创新,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制度高地。二是以国内市场体系为基础,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国内商品交易市场、内贸流通体系作用,提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便利化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或国际商品集散中心,搭建出口转内销平台,支持国内商贸企业与外贸企业开展订单直采,引导外贸企业精准对接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多渠道拓展内销市场。三是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窗口,构建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新桥梁。特别是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平台,增进内外贸主体交流和国内外市场交流。四是扎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鼓励跨境电商平台完善功能,更好对接国内国际市场。促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规范健康发展,丰富产品供给。复制推广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经验,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第四,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制度型开放,这是内外贸一体化的核心。从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废止、修订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打破地方封锁小闭环,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大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的开放力度,促进国内外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促进国内大循环全面畅通,进而再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将国内统一的规则外部化国际化。

  第五,切实提升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建设,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创新要素和基础支撑。这是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一是加强内外贸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培养熟悉国内外法律、规则和市场环境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企业提高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能力提供人才和技能。二是完善内外联通物流网络,重点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提升国际海运竞争力,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加快布局海外仓、配送中心等物流服务网络,降低内外贸商品流通成本,促进高效通达国内国际市场。三是推动内外贸数字化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产销衔接、供需匹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内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内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融合。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