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厦门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港口吞吐量再创新高

  根据厦门港口管理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1204.57万标箱(快报数),增长5.62%,再创历史新高。除此之外,厦门港货物吞吐量预计完成2.275亿吨(快报数),增长9.64%;水运周转量完成2572.8亿吨公里,增长10.06%;船舶运力规模首次突破400万载重吨,增长11.57%。良好的发展势头背后,是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长期以来,厦门市以系统性、集成化改革为主线,有效破解跨境贸易口岸成本高、通关时间长、申报手续多、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持续打造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形成了“政府主动降费、市场阳光收费、行业协同规费、智慧服务提效、监管创新便利、信用红利护航”的厦门实践经验。多举措高位推动降费提效

  厦门市2015年开始启动口岸降本增效工作,先后出台多个系统性工作方案120多条提升举措,从提效、降费、促便利三方面持续推动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提升。率先探索实施政府性收费改革,调降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外贸船舶引航费等政府定价和指导价收费标准,暂缓开征外贸船舶锚地停泊费,首批试点免除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疫情期间免除港口建设费等政府性收费,集装箱拖车高速公路路桥费减半。强化政府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性收费。发布厦门口岸“全流程阳光服务”收费清单,降低口岸中介服务收费30%。全国首创“港口使费一站式结算平台”,实现航商与码头、船代、引航、拖轮、理货、船供等协作单位费用结算无纸化,结算时间压缩2/3以上。

  创新监管优化流程

  着力创新监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了多项经验全国首创。优化作业流程方面,对外贸企业查验集装箱吊装移位仓储费用采取“查验没有问题直接免收,有问题事后补缴”的创新做法。创新监管模式方面,精简进出口船舶和货物通关手续,对货物报关采用“先放行、后改单”创新做法,多项举措作为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打造厦门口岸航空电子货运平台方面,创新“单一窗口+航空物流”,实现空运进出口数据境内外双向联通、运单电子化,打破航空公司、货站、收货人、货运代理人、报关行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各节点信息传递和通关提货效率。港口作业服务创新获得企业高度认可。先后推出集装箱“卸船直提”“抵港直装”作业模式。“卸船直提”比传统作业模式节约一天以上的时间,解决了进口企业急需提货的问题。“抵港直装”实现货物直接从工厂到装船的无缝衔接,解决企业因不确定因素造成的货物延迟进场而未能及时装船出口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港口竞争力。

  智慧化数字赋能提升港口便利化

  推广“互联网+港航服务”智慧提效模式,建设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口岸物流公共服务平台、集装箱船舶智能装卸平台、船舶引航可视化平台等。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入选交通运输部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并荣获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全港物流信息无缝联接、便捷共享、动态跟踪和无纸化交接,码头闸口通过时间压缩2/3,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56亿元。厦门口岸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进出口货物全流程综合物流信息查询服务,进出口企业可随时随地便捷查询货物通关、物流信息。创新港航服务,推出码头费用网上“结算直通车”、港航使费“一站式”结算平台、电子小提单、电子设备交接单等服务。运用区块链、5G、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快口岸数字化建设,多项智慧化服务全国领跑。5G智慧港口系统建设与改造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2021年,“丝路海运”持续在厦做大做强,“海上巴士”货运服务织密省内港口“微循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海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验收,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全省首发,海丰国际区域总部落户厦门,邮轮中心码头对台小额贸易点投入运营,中远海运港口海沧供应链项目开工。厦门港连续第三年在“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中名列前茅,“港航信易贷”和“航运公司综合服务平台”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引航船舶信息可视化平台、“航运公司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审批事项办理用时比承诺时限压减80%以上,减免货物港务费、引航费近1亿元。

  据介绍,2022年厦门港将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抓好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建设,各项生产指标力争达到3%-8%的增长,并突出抓好港口功能布局优化、营商环境与法治港口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升级、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水路客运提质增效,服务并融入新发展格局,助力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

  来源:福建商务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