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疫情下船员换班这一全球难题,有些港口是这样化解的

  近日,多位海员反映,已经在船上工作了10个月以上,都到了规定的休假期限。14天隔离期过后仍然回不了家。“货船一直在海上不下地,跟任何人都没有接触,为什么就不能换班?”“几个月没有上岸,身体都快生锈了!”

  有远洋船长16日向记者反映,“现在确实存在船员换班难的问题,好多港口不允许船员换班导致大家在船超期服务。船员从其他国家回到国内,本身在海上已经过14天的时间,但回国休假却还要在当地进行14天的隔离。”有安保公司的人员也反映,“我们现在安保队员在外边有一年多了,也是不能休假。”

  沿海某港口发布了有关船员换班的新规定,加快换班流程、简化手续。

  根据新规定,船员换班只需要提前7天申请。上船人员需持有绿色健康码,下船人员需在船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采样可以安排在船舶作业前进行或作业结束后进行。采样送实验室后,需要6至8个小时检测时间,采样及等候检测结果期间,任何人员不可上下船,船舶不可安排作业。

  这项新规定还明确,下船人员核酸检测结果确认呈阴性后,由政府安排指定车辆进港接下船人员前往隔离酒店。隔离时长为14天,按船舶在海事系统中该船舶进入中国境内的第一天起算,如4月10日进入中国境内,4月14日人员下船进入隔离酒店,只需再隔离10天。

  浙江舟山是船员换班较为频繁的港口。对于船员们反映的舟山只允许本地籍船舶上的船员下船休假的情况。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符合条件的换班船员,已分批次、陆续解决。由于检测有限、隔离点饱和等原因,还要耐心等待,不存在卡在某个环节的问题。

  4月12日,由澳大利亚开往广州的中国籍船舶“荷花海”轮靠泊广州新沙港2号泊位。该轮23名船员全部为中国籍,大部分船员的服务合同将于近日到期。船方负责人向主管部门申请在新沙港码头进行船员换班,有20名中国籍船员离船,19名中国籍船员上船工作。

  4月13日上午10时,广州新沙海事处联合新沙海关、新沙边检、新沙派出所等口岸部门,开展船员信息收集、核酸采样、风险评估等多项防疫工作。14日,检测结果显示准备离船的20名中国籍船员核酸检测为阴性。15日上午,口岸部门依次完成对19名接班船员展开严格的防疫检测,船员证书、护照等证件核查,19名船员顺利登船接班。下午2时30分,20名船员按计划离船。

  受疫情影响,全球超过80个国家限制或直接禁止船员的更换。国内疫情防控重点由“防输出、防扩散”调整为“严防境外输入”,船员换班之路变得无比曲折。自3月下旬起,我国逐步放宽国内船员换班的政策。

  据中远海运能源船管中心介绍,4月9日,“远金湖”轮抵靠国内惠州港卸油,11名休假船员需要换班。中远海运能源船管中心协同广州营销中心,通过惠州代理向当地政府及码头等相关部门递交了“远金湖”轮在惠州港申请船员换班事宜及报关所需要的相关资料。经多方努力沟通协调,相关部门同意了“远金湖”轮在惠州港的换班申请,要求上下船船员都穿戴好防护隔离服,进行核酸检测,全部合格后才能交接班,交班船员下船后还要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

  9日,“远金湖”轮休假船员在惠州港顺利完成换班,安全抵达酒店,等待第二次核酸检测合格后,就可以回家了。

  近期,多地港口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帮助航运公司妥善解决疫情期间船员换班困难问题。4月8日,巴拿马籍“润富三号”货轮8位船员在宝山罗泾港换班下船,经过身份核查、核酸测试,以及海关和边检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船员乘坐专车离开现场前往卫健部门指定的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观察。

  青岛海事局介绍,4月8日,黄岛海事处接到南京油运有限公司公司递交的“永和”轮更换船员的报告,第一时间在监管平台为该轮开辟了“单一窗口”,全程掌握该轮动态。结合相关要求,立即向各口岸单位通报相关情况,并按照《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V2.0)》要求,指导接班船员做好疫情防控。9日,8名接班船员在经过严格的卫生检疫程序后顺利登轮,12名解职下船船员完成交接班后,由专车送至指定隔离地点进行集中隔离。

  “长航润海”轮为中国籍散货船,运营国内航线,于3月23日停靠舟山华丰船厂码头进行修船。该船需要重新补充7名船员上船。在武汉离汉通道管控解除后,船员们于4月10日晚抵达舟山,地方政府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第一时间对船员们进行了核酸检测。12日,舟山海事部门对5名船员身份信息及健康信息进行了确认,指导帮助船员进行上船任职注册。随后,5名船员登上了轮船。

  国际海事组织(IMO)近日发布了一封通函,呼吁各国政府允许海员和海事人员在港口下船,并通过其领土(即机场)过境,以便海员换班和遣返。这封通函表示,在全球危机时刻,保持供应链开放、海上贸易、运输和服务畅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