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2019年中国钢铁出口或出现反弹,将改变干散货贸易走势

  中国钢铁工业或许是干散货市场供需平衡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因此,任何生产、产能或出口的变化,都是干散货船船东的主要利益所在。

  在最近的一项分析中,船经纪商BancheroCosta表示,中国目前占世界粗钢产量的52%左右。2018年,世界粗钢产量达1.79亿吨,比2017年增长4.5%。据该船舶经纪人称,预计2019年中国钢铁需求将持平,但政府刺激措施可能带来上行。中国的钢铁需求受到了房地产小刺激和全球经济强劲的推动。

  然而,根据世界钢铁协会(Worldsteel)的数据,持续的经济形式平衡调整和严格的环境法规导致中国钢铁需求在2018年底放缓。这一趋势得到了中国商品房建筑面积数据的证实,这是钢铁市场需求的主要指标。随着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收紧,中国商品房的建筑面积从前几年放缓至2018年的1.3%。然而,由于政府实施了刺激措施,随着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条件和整体流动性的改善,房地产的新建设继续加快。因此,中国成品钢需求的增长预计将在2019年保持平稳,但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实施刺激措施,可能会有一些上行空。

  Banchero Costa表示,与此同时,“在去年完成2016-2020年1.5亿吨的目标后,预计中国今年将再设定一个目标,即淘汰2000万吨钢铁产能,而2017年淘汰了约1.4亿吨非法落后钢铁产能。自2016年以来,淘汰落后产能对提升钢铁行业盈利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省河北省已经宣布了其2019年钢铁产能减少1400万吨的目标,而2018年钢铁产能减少了1230万吨。河北此前曾宣布计划从2018年至2020年在其一些主要城市削减约4000万吨钢铁产能。然而,减产在中国钢铁业改革中的作用预计将较小,政府将重点关闭较小的钢铁厂,通过兼并和收购增加钢铁厂的规模,鼓励钢铁厂将产能从人口中心转移到沿海地区甚至海外地区,确保冶炼高炉更好地配备污染控制技术”。

  2017年中国大陆的人均粗钢消费量为545千克,较2015-2016年有所改善,但仍低于2013年559千克的峰值。中国大陆的粗钢消费水平现几乎与日本持平(550公斤),但仍明显低于韩国(1152公斤)和台湾(897公斤)。

  此外,该船舶经纪人还称,“中国正在实施的冬季防污染计划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区域排放水平采取产量限制措施。而2017年的一揽子减产计划中,当时政府呼吁钢铁厂在11月至3月的冬季供暖高峰期进行减产,导致北部四个省份减产30-50%。然而,有人担心,将生产限制的责任移交给省级而不是中央官员已经削弱了执法力度。因此,中国11月和12月的钢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7.3%和13.5%。由于担心钢材供应过剩,钢材价格也在接近年底时暴跌,而冬季建筑需求减弱。据说唐山现在正考虑将产量限制延长6个月,此前宽松的限制措施未能在今年冬天充分控制污染。

  2018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量为6950万吨,同比下降8.1%。这一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国内需求的改善、非法钢铁厂的关闭以及进口国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的增加。美中贸易持续紧张也对钢铁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美国关税对其他国家产生了连锁反应。

  中国的钢铁出口目的地是高度分割的。韩国、越南和菲律宾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但分别仅占中国出口的10%、10%和7%。

  “由于国内需求下降,今年钢铁出口可能反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自2016年以来一直在下降,这有助于消耗中国过去几年因国内需求不稳定而产生的粗钢产量。钢铁出口量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国内需求的改善、非法钢铁厂的关闭以及进口国日益强化的保护主义措施。美中贸易持续紧张也对钢铁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美国关税对其他正在稳步实施报复和保障措施的国家产生了连锁反应。

  例如,在2019年1月,欧盟委员会透露,欧盟成员国已批准针对钢材进口激增的最终保障措施,这些措施将在2月4日前实施,并延长至2021年7月。这是在之前于2018年7月启动的临时保障措施之后,根据2015-17年的平均进口量,预计将以关税配额的形式出现,并增加5%。超过配额的钢铁进口将受到25%的关税,主要的钢铁出口国也将面临特定国家的限制。

  2018年10月,加拿大也对钢材进口实施了临时保障措施,直到2019年4月,加拿大钢铁行业抱怨说,廉价钢材从美国转运到加拿大。然而,今年中国的钢铁出口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弹,因为国内需求下降可能导致更多的过剩钢材可用于海外销售。

  Banchero Costa总结道,尽管钢材价格在钢材供应过剩和建筑需求减弱的担忧下出现了下滑,但如果钢铁厂通过使用更便宜低品位矿石作为原料,而不是更昂贵的高品位矿石和废钢,确保钢铁利润率保持正向增长,那么他们仍可能保持产量。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