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出炉
重点优化提升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功能
日前,《上海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明确今后上海将建设辐射全球、服务全国的交通枢纽,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力争到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达到4200万标准箱左右,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力争提高到50%以上。
《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坚持开放发展,提高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力。充分考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积极融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加强国际航运中心战略性设施布局谋划和建设并进入世界航运中心前列,巩固提升海空枢纽地位,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航运中心。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优化提升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功能。为此,上海将加快推进洋山港区四期工程建设,建设外高桥港区八期工程,加快港区支线泊位规划研究和建设工作。深化完善“两型”港口建设,提升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重点强化海铁联运、江海直达运输,结合沪通铁路建设,同步建设外高桥铁路货场和进港铁路。同时,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发展内河运输,提高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
内河方面,加快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整治建设,四级及以上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60公里左右;加快实施外高桥、芦潮港内河集装箱港区,切实解决内外港运输衔接问题。进一步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培育内河水运市场,完善水水中转软环境,实施基于利益共享的内河外港一体化运营。
跨区域港口资源整合方面,优化码头布局,逐步实施黄浦江中下游货运码头搬迁。深化区域港口合作机制,研究国家战略背景下上海港定位,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完善深水港布局规划。
支持邮轮、游船、游艇经济发展。推进邮轮母港建设,建设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二期,完善吴淞口邮轮码头配套设施,推进制定邮轮码头服务标准。完善游船码头布局,优化游船码头服务功能。
此外,推动基础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高端航运服务要素集聚。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对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内船舶航行、作业和靠泊期间使用的燃油提出质量要求,积极鼓励船舶、港口作业机械使用LNG、电力等清洁能源,完善船用岸电和LNG加气站等能源供应设施的配套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