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欧班列(郑州)“中吉乌” 铁公多式联运首票货物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鸣笛出发,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恰似扬起的风帆,开启了中亚物流运输的崭新航程。
创新联运模式,织密物流网络 。受复杂地形和有限基础设施影响,中亚地区铁路网络密度低、覆盖面窄,成为制约物流畅通的 “瓶颈”。此次中欧班列(郑州)“中吉乌” 铁公多式联运模式的横空出世,犹如在亚欧大陆版图上绘制出一张精密的物流网络。该模式融合铁路与公路运输之长,凭借铁路大运量、长距离、全天候的稳定特性,将货物迅速从郑州输送至新疆喀什,再依托公路运输 “门到门” 的灵活优势,实现货物从喀什换装后直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这种 “接力式” 运输模式,不仅为郑州与中亚之间架起了全新的物流桥梁,更填补了郑州—中亚南向通道的运输空白,让多元化的运输体系在亚欧大陆上纵横交错,为区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降低运输成本,激活企业动能 。在全球贸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物流成本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 “沉重锁链”。中欧班列(郑州)“中吉乌” 铁公多式联运的诞生,如同一把解锁困境的 “金钥匙”,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带来希望。相较于传统公路运输,该模式通过科学规划线路、整合运输资源,成功将运输成本压缩约30%。这一成本的大幅降低,对进出口企业而言,是一场及时的 “甘霖”。企业得以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核心业务,用于产品研发升级、技术创新突破以及市场深度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与服务品质,在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低运输成本将吸引更多企业投身国际贸易浪潮,推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繁荣局面。
践行双循环战略,畅通内外循环 。中欧班列(郑州)“中吉乌” 铁公多式联运不仅是物流领域的创新典范,更是践行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中豫港务集团郑州陆港公司精心打造 “一单制、一箱到底” 的多式联运体系,将河南的交通枢纽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在国内,它促进了郑州与周边地区的产业互补与资源共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国际上,它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纽带,深化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融。这种模式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加速国内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强劲动力。
中欧班列(郑州)“中吉乌” 铁公多式联运首趟发车,以创新之姿打破运输壁垒,借降本之力激活贸易活力,凭双循环之势联通内外,开辟了中亚物流新通道,重塑区域经济新格局。我们相信,未来,这一模式将持续升级,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坚实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