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陆海新通道 如何延伸成都产业园区的“链”

  近年来,成都鼎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有一个大动作——海外建厂。厂址选在东南亚,其出产的化工原材料被运回成都,生产一种名为“钼”的全球性稀缺小金属品种。青白江欧洲产业城这家入驻企业,自此完成了产业链的一次延展。

  帮助企业实现这关键一步的,是加快建设中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一条中国西部地区实现南向出海的物流大通道。让内陆城市的制造业产能出去,企业必需的原材料能进来,新通道为成都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如何赋能?产业园区的“链”可以怎样延伸?日前,记者带着问题,沿西部陆海新通道一路南行展开实地调研。

  更快更省 成都水果也要“出海”东南亚

  成都青白江,规划建设面积31.7平方公里的国际铁路港,铁轨四通八达,班列开行不息。这里正加快构建世界一流铁路枢纽,南来北往的班列中,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鸣响启程的汽笛。

  火车满载的集装箱里,载满“成都造”。出自四川丹丹郫县豆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郫县豆瓣,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厢式物流车,整车发往菲律宾;来自成都曾金氏银柳花卉苗木有限公司的五彩银柳,出口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南向出海,在不沿边不靠海的成都,已成现实。

  西部陆海新通道三条主通道中的西线,为成都量身打造。出口商品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经泸州(宜宾)南行至广西百色,在北部湾的海港登上货轮,前往东盟各国。商品的出海,意味着产能的延展,包括成都在内的中国西部城市的产业链,也沿着陆海新通道向东南亚辐射。

  这对成都各产业园区以及入驻企业来讲,是一个需要仔细研判的新课题。时间成本与物流成本,是衡量对外贸易效能的两大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空运最快成本最高,海运最慢成本最低。去年8月,入驻邛崃国家级农业园区天府种业园的果友邦优质果品产业基地投入运营,在计划启动川果出海的当口,产业基地负责人王伟做了一道“算术题”。

  如果选择上海出海,果品得陆运至重庆,走长江水运至上海转货轮,或取道宜宾水运至上海,两条路线境内运输时间均超过15天。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出现,给企业提供了最优解。“打个比方,如果我们的水果出口目的地是新加坡,从成都始发走西部陆海新通道,比走长江通道少3100公里,2.5天就可以到北部湾港,5天抵达新加坡。”尤其让王伟惊喜的是,物流成本从东向出海的9200元/40尺箱,降至4800元/40尺箱。预计12月初,果友邦的葡萄、柑橘、猕猴桃就将踏上南行之旅。

  基建提速 陆海新通道效能持续提升

  西部地区南向“出海”的效能指标还将持续提升。以广西南宁市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为起点,平陆运河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

  尽管处于建设状态,平陆运河实在难掩其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这一“身份”的重要程度。站在运河三大枢纽之一的马道枢纽施工现场高点观察,连绵群山之间塔吊林立,3000余名施工人员遍布其间,巨大的船闸已可见“硬朗”的主体结构,场景可谓壮观。

  呈梯级分布的马道、企石、青年三大枢纽,其巨型船闸将让5000吨级船舶无惧西津水库与海平面之间65米的落差。计划于2026年底主体建成的平陆运河,将成为国内通航等级最高、可通航船舶最大、首条内河船舶可直达海港的大运河。

  全长134.2公里的平陆运河,全线土石方开挖量巨大,可它却足够“省”:无须过多分流西江水,省水;货物无须再从西江经珠江多走560多公里从广州出海,省里程;每年预估节约52亿元以上的西南地区航运费用,省钱。“平陆运河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了陆海新通道的吸引力。”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曾对媒体分析,运河能够牵引和聚集更多中国西部省份的货物使用西部陆海新通道。

  如果说,平陆运河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江海联运出海能力的通道,做了开辟水运新方式的“加法”,去年12月动工的黄白铁路,则为缩短通道西线铁运里程做了“减法”。它起于贵州黄桶,止于广西百色,全长312.62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预计于2028年建成通车。

  摊开地图可以直观看到,班列从成都铁路港发车,至泸州时不用再西行至宜宾,经织金过百色拐上一个“小弯”,而可从泸州直接南下叙永、毕节、黄桶、百色、南宁,直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由此,新通道西线可减少里程达300公里,运输能力与效率得以提升。

  握手“向海经济” 成都产业园区如何思考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联运、江海联运,均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地——广西钦州。这里的钦州港与防城港、北海港共同组成北部湾国际门户港。

  从成都千里行至的货物集装箱,在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由自动化门吊吊运至集卡,只需行驶800米便抵达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就在去年6月,码头与中心站之间的围网被拆除,归入同一海关监管区,通关数据调取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分钟。

  这里是全球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20万吨级集装箱船、30万吨级油轮可停靠;12台岸桥式装载机、42台轨道吊不见操作手,数百米外的控制室远程操控;72台AGV智能导引车不知疲倦,自动搬运集装箱误差不超过2厘米;进港货轮获激光扫描轮廓,AR实景指挥平台生成最佳装卸方案;上千个摄像头为港口提供智慧安防……仅今年前9个月,钦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已分别完成1.53亿吨、509.1万标箱。

  庞大数据的背后,是广西产业集群的“向海”“沿边”思维。以钦州为例,依托港口进出原料与成品的海运便利,2023年钦州石化产业园成为西南地区首家千亿级产值的专业园区,全市绿色化工产业年产值达2000亿元。面向东盟大方招引,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与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并称“两国双园”,首创中外两国政府互设产业园区合作模式。园区仅入驻的燕窝生产加工企业就有22家,实现马来西亚毛燕常态化输华。

  在不靠海但沿边的县级市广西凭祥,凭祥产业园的主导产业则具有明显的边贸特色。盐津铺子等60多家食品企业“扎堆”开展东盟特色产品加工,祥盛木业等28家“链主”企业在此深耕高端家居制造——以智慧化赋能便捷通关的友谊关口岸,加快推进中越友谊关—智慧口岸中方项目建设,以“24小时全天候、无接触、无人化、智能化”通关,为产业园的特色产业所需原材料,安全、有序、高效地敞开陆路边境贸易的大门。12公里外的凭祥铁路口岸,则以连接中越两国铁路的国家一类国际口岸“身份”,担负起西部陆海新通道、中亚班列进出口的另一个重要节点。

  不难看出,西部陆海新通道另一端的广西,正快马加鞭以通道愈发丰沛的开放发展动能,壮大全域的“向海经济”。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园区被置放在重要位置,并给予高位推动。例如,自治区党委、政府组建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指导各市加快推进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园区建设,统筹协调全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改革发展、招商引资等工作。

  承载着30条重点产业链的成都各产业园区,如何沿着新通道一路向南,在与“向海经济”的碰撞与交流中,找到新增的产业匹配,发现更多的合作契机,让“特色立园”更特色,“企业满园”更满园。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