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名单(首批)的通知》,18个全国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正式出炉,安徽推动沪皖同港一体化发展构建滚装运输江海直达服务体系和江苏推进通港达园专支线建设构建江海河联运物流服务体系成为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的典型案例。
在主要做法方面,安徽采取加密扩容水运航线网络,全面推广沪皖同港化发展,持续推动沪皖航线共舱管理,打造国际滚装运输船队等做法,实现芜湖至上海集装箱中转效率提升1倍,长江、淮河流域企业物流成本分别降低800、1000元/箱。节约通关时间1-2天,通过水运至洋山港,单箱运输成本降低约1500元。船舶装载率由54%提高到85%,企业运输费用下降近20%,船舶计划准点率达100%,运力投入下降30%以上,运输周期缩短48小时以上,船舶待港时间由48小时减少至24小时。分批投建10艘“7000-9000车位”远洋滚装船舶,利用租船运营模式开通中国—墨西哥远洋滚装航线,降低单车出口海运费28美元/车,单航次可为出口车企降低物流成本9.8万美元。截至2023年底,安徽开通集装箱航线64条,基本形成“双通道达海、两运河入江、河江海联运”水运发展新格局,构建自主可控的汽车物流供应链体系,助力“安徽造”增强核心竞争力。
江苏采取提升水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打造经济开放的水运集装箱物流网络,构建以内河水运为特色的多式联运体系,推动水路运输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等做法,2023年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内河千吨级以上泊位60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亿吨以上,增强水运“门到门”服务能力。开行95条内河集装箱航线,辐射长江干线、淮河水系以及京杭运河;开辟84条集装箱国际航线(含5条远洋航线),覆盖35个国内主要港口和15个国际基本港,与主要贸易国通达率达60%。稳定开行120余条多式联运线路(聚焦焦炭、粮食、铁矿砂、国际班列等开辟多条铁水联运特色线路),初步形成“三横一纵”江海河联运通道格局;开辟26条海铁联运线路,实现“铁路箱下水、国外直接返箱”;建设铁水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节约报关时间约24小时。建成4000公里内河电子航道图,建成并运行内河干线航道运调与监测系统,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同比降低30%以上。全省港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比例长期保持在95%以上,港口岸电设施泊位覆盖率达98%,实现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使用,“水运江苏·美丽港航”品牌效应持续巩固。2023年,江苏省干线航道达标里程2576公里(稳居全国第一),千吨级航道连通85%的县级及以上节点,水路货运量占综合货运量3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内河集装箱运量保持15%以上增速,吸引新材料、新能源等30多个百亿级企业沿干线航道落户。内河水运已成为江苏省吸引重大产业落地的新名片,有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内外双向开放。
第一篇 深化运输结构调整
案例1 辽宁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 推动大型工矿企业“公转铁”“公转水”
案例2 河北铁路专用线“进码头、进园区、进厂矿” 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案例3 浙江推进“四港联动” 促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
第二篇 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
案例4 重庆物流集团创新多式联运“一单制” 打造中欧班列“钢铁驼队”
案例5 宁波舟山港推进多式联运信息互联互通 打造海铁联运精品线路
第三篇 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
案例6 安徽推动沪皖同港一体化发展 构建滚装运输江海直达服务体系
案例7 江苏推进通港达园专支线建设 构建江海河联运物流服务体系
第四篇 推进交通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案例8 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通道加密成网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案例9 江苏优化大件运输审批流程 持续助力制造业跑出“加速度”
案例10 嘉兴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 服务“新三样”扬帆出海
第五篇 畅通国际物流网络
案例11 菜鸟数智赋能构建自主可控国际物流网络 助力跨境电商贸易持续增长
案例12 鄂州花湖机场创新航空货运模式 建设自主可控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
第六篇 畅通城乡末端物流网络
案例13 河南安阳推动新能源电动车全域覆盖 促进城市配送绿色化转型升级
案例14 浙江宁海深化客货邮融合 健全县乡村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案例15 湖南汨罗创新“电商物流+一村一品”产业模式 畅通农村末端物流循环网络
第七篇 创新智慧物流新模式
案例16 天津港至马驹桥物流园跨省市公路干线物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落地应用 引领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发展
案例17 苏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低空经济新高地
案例18 中储智运创新网络货运新模式 数字赋能传统运输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