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珠海边检高效查验跑出通关“加速度”

  优先验放,广东省珠海市拱北口岸生鲜出境货车“快进快出”,当日清晨就能送到澳门市民餐桌;“双城”生活,往返珠澳两地十几秒通关,“澳车北上”查验通道“秒启动”;靠前服务,往来港澳小型船舶随到随验,“中国制造”零延时通关……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了解到,随着“澳车北上”“乙类乙管”等政策落地,口岸客流车流呈现大涨快涨态势,珠海边检总站探索创新珠港珠澳查验方式,落实各项便民利企举措,助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护航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

  生鲜能上当天早餐桌

  天刚蒙蒙亮,拱北口岸东侧的出境车道前,载满绿色鲜活产品的货车已排起长龙。拱北边检站执勤九队的韩志军5时50分就等在出入境通道的闸门前。6时整,韩志军小跑着推开闸门,百余辆货车鱼贯驶入,等待办理手续,以便将最新鲜的物资送到澳门各大市场。这些鲜活农产品,最快7时就能端上澳门居民餐桌。

  而东接香港、西连澳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上核心位置的万山边检站,结合辖区内中小渔船较多的情况,为过往港澳的流动渔船提供全时段通关保障,随到随检,随报随检,确保将刚刚捕捞上来的海鲜及早送进香港的菜市场。

  “为了节约时间,拱北边检站鲜活产品运输车辆查验工作采取‘包岗制’。”当天负责鲜活产品运输车辆查验工作的韩志军说,每天由4名民警负责全部鲜活产品运输车辆的查验工作,有效减少了民警轮换的时间,最大限度保障鲜活产品运输车辆随到随检、随检随行。

  拱北边检站还根据供澳鲜活产品的通关需求,建立特殊货物查验预约制度,对易腐坏、易变质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实施优先验放。在“零等待”“零损耗”的“双零”目标下,2022年,拱北边检站累计为供澳鲜活产品运输公司节约费用达1000万余元。

  “高效验放的前提是安全管控。”据介绍,为强化车辆查验管控力度,拱北边检站循着“向科技要警力”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2022年,该站在全国率先引进雷达生物检测系统,与原有的微震仪货车查验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结合民警人工查验工作,形成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的闭合式查验链条,彻底改变以往货车卸货难、通关慢的情况。“货车查验时间比原始查验方式节约了一半。”执勤九队教导员彭起全介绍说。

  跨境上下班畅通便捷

  “‘澳车北上’政策实施后,我把家安在内地,驾车从澳门的公司下班回家,感觉十分便利。”每天往返珠澳两地的澳门市民李先生说。

  随着内地与港澳恢复全面通关,粤港澳三地人员往来、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和频繁。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是“澳车北上”政策唯一指定通行口岸。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有关负责人表示,借助“澳车北上”政策平台,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选择自驾车到内地经商、就业、探亲和旅游,入粤的澳门单牌车数量快速上升。

  “澳车北上”,是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更是国家支持澳门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次重要创新。该政策的施行极大提升了澳门单牌车车主跨境出行体验感。澳门车主陈先生说,以前只能在其他口岸排队步行过关,然后打车出行,费时费力,现在他能“直接开车过关”,还能带上亲戚朋友。

  “现在广东不少地方推动澳门青年创业园的建设,如今有了政策扶持,越来越多澳门居民尤其是广大青年可以驾车‘北上’寻找投资机遇和工作机会。”在江门粤澳产业合作示范区建厂的澳门车主张先生说。

  近日,“港车北上”政策出台,7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香港机动车车主在港方预约通关获准后,就可驾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驶入广东,预计将有约45万名香港机动车车主受益。从“澳车北上”到“港车北上”,粤港澳大湾区正沿着互联互通之路不断迈出坚实步伐,助力香港、澳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船舶随到随检零延时

  岭南初夏,中山港国际货柜码头一片繁忙,装有2200余台壁挂分体式空调器的集装箱正被紧张有序地吊装上船,准备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货船停靠前,中山边检站的移民管理警察便会根据车辆抵港地点、船舶到港及作业日程安排等信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对船舶实施网上预检,缩短船舶待检时间,提前对人员上下船舶许可实施网上办理,采取信息化手段和人工巡查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加强口岸限定区域管理,全力保障货船快速通关。

  随着第28届中国·国际灯饰博览会在中山成功举办,近期口岸灯具出口量连续攀升。“中山是全国家电和灯具制造重要聚集区,家电和灯具出口是我们公司一大业务,在边检提供的零延时通关服务下,船舶出入境十分顺畅,为码头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很好的保证。”码头船代部门副经理胡锦华说。

  为护航“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近年来,中山边检站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边检职能,对照国家移民管理局促进服务航运企业发展16项新举措,坚持出入境船舶24小时随到随检“零等待”和查验“零延时”等便利措施,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中山制造业不断稳定客户群体、塑造品牌价值、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抢抓机遇,实现逆势增长提供有力支持。(记者 邓 君 本报通讯员 张子恒)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