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包张静一语道破中国是造船大国但还不是强国的现实

  “近十年,中国与日韩的造船差距不仅没有减小,反而加大了。全球90%以上的VLCC和LNG等高附加值船舶都是韩国接单,市场优质订单集中在少数几家韩国船厂手中。”可见,尽管我们手持造船订单位居世界前列,但我们只是造船大国而不是强国。

  12月6日,在第八届广州国际海事展中的第三届海洋科技发展(广州)论坛上,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包张静一语惊人。他列举上述事实来说明中国造船业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包张静深入分析了当前全球船舶市场的形势:世界上手持订单1万总吨以上的活跃船厂数量已由2007年年初709家下滑至2018年119家。然而,主要造船国都不会拱手相让市场份额,都在寻求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现在主要造船国都进入新的转型升级阶段。中国在转型升级,日韩也在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阶段,中国造船企业要正视自身的六大短板:在研发领域关键前瞻性、颠覆性技术落后;效益较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并不比韩国和日本低,因为中国劳动力效率较低,对比每修整总吨工时,韩国在10以内,日本在10左右,而中国主要船厂在20-30之间;船舶配套国产化水平平均只有60%,而日韩达90%以上;品牌认知度低;产品结构多为附加值不高的散货船。

  如何解决与日韩差距拉大的现实,包张静认为,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新,不是闭门创新。因为创新与变革始终是发展内在驱动力。目前,国际海事规则规范日益严格,船舶节能减排水平不断提高;环保和成本双重因素推动,双燃料动力应用日益广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船上大量应用,智能船舶从概念走向现实;极地航线开发力度加强,极地船舶技术研发加速。

  包张静建言,我国造船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迫切的要求。只有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才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船舶工业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能转换,打造形成新时代船舶工业竞争新优势,支撑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建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造船市场的发展趋势,包张静认为,“船舶市场仍在进一步筑底。尽管行业周期性波动规律还将延续,但船舶工业整体螺旋式向上的基本趋势不会变。”全球至少还有1.5亿载重吨产能,而未来市场需求只有8000万载重吨,因此新造船中短期内难改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由于油价难升、运营市场利用率提升和大量库存难以出清等因素,海工装备市场复苏难度进一步加大。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