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沙11月26日电 (记者刘宾)近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交通运输厅专场)。近五年,湖南累计完成公路水路投资5386亿元,同比“十三五”时期增长54%。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成型。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将达27万公里。”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扬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其中,高速公路达8642公里、全国第9;普通国省道总里程达3.1万公里、全国第4;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万公里,曾经的雪峰天险、十八洞绝壁成为大道通途。
水运方面,到今年年底,全省航道通航总里程预计达1.2万公里、全国第3,千吨级及以上航道达1276公里,湘江千吨级航道即将全线贯通,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内河“通江达海”的梦想照进现实。岳阳港虞公港区等一批重点港口建成运营,千吨级以上泊位达179个,基本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高等级航道为骨架、城陵矶港为枢纽的现代内河航运体系。
水运的低成本优势持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实现“十连降”,从2015年的17.5%降至2024年的14%,连续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6079公里、全国第10,其中高铁里程2501公里、全国第5,实现“市市通高铁”和省内高铁成环运行,“轨道上的湖南”跑出“加速度”。以长株潭为核心,岳阳、怀化、衡阳等为支撑的6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成型,为全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我们给全省3.2万台‘三客一危’车辆装上了智能监管系统,相当于为每辆车配备了一位不知疲倦的‘电子安全员’,实时监测司机有没有疲劳驾驶、有没有分心开车。”刘扬介绍,2024年,全省“三客一危”车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智能监管前的2019年分别下降64.7%、71%。
“十四五”时期,湖南全面完成公路水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承灾体普查,累计改造危旧桥4700余座,实施国省干线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6300多公里;持续推动铁路沿线安全及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普速铁路线路封闭和通道建设,2024年路外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同比2019年分别下降52.5%、51.0%。
政务服务更便捷。湖南在全国率先推动高效办成大件运输“一件事”,创新推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证通行”模式,跑动次数由原来的3次以上减少至最多1次,申请材料从18份减少至8份,办结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五年来,省本级累计办理交通运输业务109.72万件,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96%。
目前,湖南绿色公交占比达97.5%;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超95%,“光伏+高速”在各市州推广应用;千吨级以上泊位岸电基本覆盖,船舶停靠实现“零燃油、零排放、零噪音”。全省通过系统治理,完成了“一湖四水”非法码头整治,建成长江沿线首批洗舱站,绘就“车行三湘皆风景,船过洞庭无尘埃”的和谐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