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中方同意在2025年剩余时间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在其后三年每年采购2500万吨,与2024年采购量大致持平。若承诺兑现,美国大豆出口量预计短期内将显著增长,中期则趋于稳定。
该协议预计对干散货市场及中美两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除大豆进口目标外,中方还同意降低对美国谷物与肉类的关税,并恢复高粱进口。作为回应,美方同意将对华商品关税下调10个百分点。两国还同意暂停对彼此船只征收港务费,为期一年。
此项贸易协议为美国大豆出口提供了喘息之机。今年迄今,美国大豆出口量同比下降27%,尽管对华以外市场的出口有所增长,但仍不足以抵消对华出口65%的同比降幅。同期,得益于南美出口同比增长21%,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仍有5%的增长。
未来数月,随着对美采购量的回升,中国大豆库存预计将增加。与此同时,南美新季作物即将上市,或将压低价格,进一步刺激采购。巴拿马型散货船预计将从此次库存补充中获益最多,因其承担了93%运往中国的豆类货物。
大豆价格已对贸易谈判结果作出反应。美国大豆价格触及15个月高点,而巴西大豆价格则有所回落,这促使中国增加了采购量。
总体而言,美国大豆对华出口的恢复,或导致2025年南美大豆出口量相应减少。
从传统上说,这种贸易流向的转变会因航程缩短而降低吨海里需求。然而,自2022年以来,美国出口货物越来越多地绕开巴拿马运河,转而选择行经好望角的更长航线,其航程已与南美至中国的航线相当。
从中期看,得益于肉类产量尤其是家禽肉的上升,中国大豆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然而,美国大豆出口量或难超越协议上限,因中国买家历来青睐价格更低的南美货源。影响需求前景的因素包括中国政府为削减大豆进口及化解猪肉产能过剩采取的措施。
来源: BIM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