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太平船务第四艘82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交付离厂

  11月4日上午,扬子江船业集团新扬子造船为新加坡太平船务(PIL)建造的第四艘8200TEU薄膜型LNG双燃料集装箱船“KOTA ORKID(兰城)”轮,解缆离开船厂码头,交付投入运营。

  本船是扬子江船业集团为太平船务建造的四艘8200TEU薄膜型LNG双燃料集装箱船“O级”系列中的收官之作,从2024年9月上旬点火开工到2025年10月初试航完毕,每一个节点的突破,都离不开船东监造组的严格把控、劳氏验船师的专业指导、GTT公司的技术支持,以及船厂全体员工和各方的协力攻坚 。在系列船建造过程中,各方携手通过固化建造经验、革新工艺工法,实现了建造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攀升,为船东交付了更卓越可靠的产品。

  该型船总长260.0米,型宽45.6米,型深24.7米,设计吃水12.5米,结构吃水15.5米。最大装箱量8350TEU,其中舱内5562TEU,甲板2788TEU。冷藏集装箱可装850FEU,其中舱内200FEU,甲板650FEU。货舱结构、舱口盖和绑扎桥一体化设计,实现冷箱、危险品箱、标箱、高箱可任意组合装载,且不损失箱位。

  新船搭载GTT薄膜燃料舱,燃料舱还适合氨燃料装载,并获得相应的氨燃料预留(ammonia-ready)船级符号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其代表了中型集装箱船的最前沿设计技术和建造水平。该船配备瓦锡兰的LNG双燃料供气系统,满足全球最严格的排放要求(与传统的燃油集装箱船相比,可减少20%的碳、85%的氮氧化物和99%的硫氧化物),EEDI提前满足第三阶段要求。

  新船主机配备了先进的iCER系统,不但确保了燃油模式满足氮氧化物Tier Ⅲ排放要求,还降低了LNG模式下的甲烷逃逸,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具备使用生物甲烷燃料的灵活性。发电机配备了SCR系统,同样满足IMO对于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求。流体动力学的船体设计与防污涂层能够进一步提升燃油效率。

  10月28日上午,扬子江船业集团与太平船务共同为本船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命名人Annie Yap女士,太平船务执行主席张松声先生,太平船务董事叶志强先生,英国劳氏船级社(LR)大中华区总裁邓守荣先生,扬子江船业集团董事长任乐天先生,以及扬子江船业集团相关领导、合作方GTT公司代表等人员和嘉宾出席了仪式。

  命名人Annie Yap女士将新船命名为“KOTA ORKID”轮,为新船砍缆、掷香槟礼。

  KOTA ORKID源自新加坡国花—胡姬花(兰花)的马来语,象征坚韧、优雅与品质提升,体现了船东太平船务的企业韧性与绿色愿景。

  Annie Yap女士拉响汽笛,祝福新船以及随船船员航行平安,为船东和客户带来荣誉和财富。登船参观的嘉宾们,无不被这艘新船在绿色环保、数字智能与高效运营上的深度融合所折服。先进的清洁能源系统与低排放设计,智能化的能效管理和优化的物流流程,将显著提升船舶的经济性与可靠性,让每位参观者都预见到其背后所代表的未来航运新范式。

  10月29日,在各方代表的见证下,“KOTA ORKID”轮签字交付。太平船务首席海事官Abhishek Chawla先生与扬子江船业集团副总经理兼新扬子造船总经理杜成忠先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交船文件。

  据悉,“KOTA ORKID(兰城)”轮交付后,将与其姊妹船“KOTA OCEAN(海城)”轮、“KOTA OASIS(丰城)”号、“KOTA ODYSSEY(德城)”轮,共同服务于太平船务南西非航线(SWS),进一步提升亚洲与西非之间的航运连通性与服务灵活性,推动高效、可靠的全球贸易。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