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交流会在海口召开 推动海事仲裁规则与国际接轨

  随着海南自贸港航运产业能级的快速提升,与之配套的高端海事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10月16日,由海南海事局和海南省司法厅联合举办的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交流会在海口顺利召开,会议汇聚中央部委、司法机关及国内外业界专家,共同为突破我国海事仲裁“软实力”瓶颈、赋能航运经济高质量发展寻求创新路径。

  截至目前,以“中国洋浦港”为船籍港的国际航行船舶已达65艘,总运力逾642万载重吨,规模居全国各自贸区(港)首位。这一数据标志着海南作为中国航运新高地的地位正加速形成。然而,硬实力的崛起也放大了软实力的落差。与会专家指出,我国航运业在规模上已稳居全球前列,但海事仲裁的国际竞争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仍显不足。“中国海事仲裁机构在国际合同中的被采纳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位企业代表坦言,“外方认可度低、服务业谈判地位弱势等问题依然存在。”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构建“四位一体”的仲裁制度创新体系:探索“海事调解+海事仲裁”联动新模式,实现纠纷“快立、快审、快结”;推动海事机构与仲裁机构人员双向交流,培养“懂海事、通仲裁”的复合型人才;依托海事部门专业优势,通过国际活动等多渠道提升中国仲裁影响力;支持海南、上海等地开展特别仲裁试点,为制度创新积累经验。

  海南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更具本地特色的实践规划:重点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条例》修订,细化海事仲裁条款;针对绿色航运、智能船舶等前沿领域制定特色仲裁规则,持续优化调解、仲裁与诉讼的衔接机制。

  业内专家建议,海南应积极对标国际先进仲裁规则,并以更大开放力度吸引境外知名仲裁机构落户。此外,探索建立与香港法院协作的仲裁监督体系、为海事仲裁员与律师提供签证及税务便利、与普通法系地区联合培养法律专才等,均是提升海南国际公信力的可行路径。海事仲裁的发展不能“单兵突进”,必须嵌入产业生态。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代表建议,仲裁机构应与企业“双向奔赴”,共同聚焦航运业数字化与低碳化转型的新机遇,并推动构建仲裁与融资、保险等环节联动的全链条服务生态。

  此次会议为海事仲裁制度创新凝聚了共识、明晰了方向。业界预期,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地,海南有望从区域航运枢纽,升级为亚太地区重要的海事法律服务中心,为我国从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提供关键的软实力支撑。

  全媒记者 龙巍 通讯员 张丹竹 高磊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