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阜阳颍州港采访时,听到杨峰的手机不时响起,作为安徽阜阳颍州港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最近这两年,如何借着江淮运河的东风拓展业务,是他的重要工作之一。
颍州港位于沙颍河畔,作为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是皖北、豫东重要的水运通道。
“以前这边送货到长江,要先往南进入淮河,再向东经洪泽湖到京杭大运河,然后再往南从扬州进入长江。如果是出海,从扬州顺流而下,总体运费还可以。但如果是到长江中上游,就要向西逆流而上,相当于绕了一个大圈,水运费用就太高了。”杨峰说。
长期以来,受航道限制,阜阳水运相对式微,服务范围有限,服务形式也比较单一。以颍州港为例,此前只能运送建材、粮食等大宗散杂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有限。
无人机拍摄颍州港一隅。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这一切,随着引江济淮这一“世纪工程”的推进,迎来了重大转机。
安徽,别称江淮大地,长江、淮河一南一北穿境而过,但因中部江淮分水岭的存在,两大水系在安徽境内始终隔岭相望、各自奔流。
2016年12月29日,引江济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集供水、航运、生态综合效益于一身,贯通后成为与京杭大运河平行的江淮第二通道,也被称为江淮运河。
颍州港集准箱码头。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2023年9月16日,江淮运河航道全线开通试运行,安徽水运历史被重新书写。在那之前的8月19日,河南省周口港、淮滨港,以及安徽省阜阳港、合肥港、芜湖港5港联动,全新的江淮运河9条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
“对阜阳来讲,可以说是影响深远,推动阜阳水运发展进入新时代。”阜阳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海事发展科负责人段海博说。
经测算,阜阳(沫河口)通过引江济淮通道到合肥港171公里,比原来缩短约680公里,节省5天左右;到铜陵港326公里,比原来缩短约510公里,节省3.5天左右;到南京港346公里,比原来缩短约219公里,节省1.5天左右;到上海港747公里,比原来缩短约57公里,节省0.5天左右。
颍州港水运航道。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与此同时,新开通的集装箱航线,也改变了阜阳港口以散杂货为主的业务模式。
“散杂货包括建材、粮食等,一艘2000吨级的船只装一个品类,不适合需要包装、运量不大的企业。现在有了集装箱,企业不用包船,而是选择几个集装箱,那么家具、柳编、家电等货物,就都可以走水运了。”杨峰说。
江淮运河的开通,使阜阳的交通区位优势得到极大提升,作为区域水运枢纽,不仅能更好地服务本地产业发展,还能吸引周边地区的货物在阜阳中转,提升阜阳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为充分发挥江淮运河的效益,阜阳市积极谋划和推进一系列港口航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打造阜阳港“双核四极”多式联运体系,完善航运产业链。
颍州港一隅。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其中,已开工的阜阳复线船闸预计2027年完工,将彻底突破沙颍河通航能力瓶颈。南照港建成后,将填补阜阳在淮河干流缺乏大型港口码头的空白,为阜阳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两年来,阜阳港口吞吐量增长很快,2024年是586万吨,今年前8个月,已经超过了去年。”段海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