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杭州八堡船闸 港闸船协同解题强涌潮河段“浙江方案”

  清晨的钱塘江畔,浙江省杭州八堡船闸在薄雾中苏醒。一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轮缓缓驶入待闸区,船长王师傅掏出手机轻点“浙闸通”App,系统很快推送最优过闸时段:“8时30分第3闸次,预计等待15分钟。”中控室的数字孪生大屏上,待闸船舶的吃水深度、货物类型化作跳动的数据流在调度人员眼前同步更新……

  在强涌潮区域如何高效、安全运营船闸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作为全国首座强涌潮河段双线同步新建的三级船闸,近年来杭州八堡船闸以打造“智慧船闸”为核心,持续提升船闸运行效率,船舶航次周期平均缩短1.5天,物流成本下降约22.9%,直接拉升区域大宗物资流通效率,船户满意度稳步提升。

  “我们依托数字孪生与智能调度系统,通过三维建模与实时数据融合,实现智能监测、风险预警和调度优化,单日过闸效率提升15%以上。”杭州交投船闸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丰来介绍,依托“浙闸通2.0”系统,船舶可实现全省16座船闸“一键过闸”。八堡船闸与下沙港强化港闸船协同,实现过闸船舶即过、即装、即走;钱塘江中上游通过统筹安排4座船闸运行时间,实现“绿波”通行,运输时长显著降低。

  “我们还积极探索将BIM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建设期延伸至运维期,建立基于BIM的数字化管养平台,实时感知设备状态并在线显示故障点,维修响应速度提升50%。”王丰来称,全流程数字化管养技术的应用让船闸更“聪明”、更高效、更畅通。

  此外,八堡船闸聚焦关键工程与技术突破,创新开展强涌潮治理实践,首创“丁坝群整治+双导堤协同”方案,破解钱塘江涌潮区通航难题。人字门与挡潮门组合设计,有效应对复杂水文条件,实现24小时全天候运行。BIM技术应用为《水运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提供实践支撑,入选交通运输部数字化十大典型案例。

  今年上半年,八堡船闸完成过闸量2868万吨,分流京杭大运河联通钱塘江过闸货运船舶占比达84%。未来,八堡船闸将按照“航运浙江”部署,加快推进“智慧船闸”建设,不断提升过闸效率,全力打造长三角水运枢纽,推动内河航运进入“港—闸—船”协同新时代,为强涌潮河段船闸建设运营提供“浙江方案”。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