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2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举行,现场发布了《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该报告显示,上海连续6年蝉联国际航运中心第三位。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波罗的海交易所联合编制,自2014年首次发布以来,已成为全球航运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评价体系之一。该指数对全球43个航运中心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涵盖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三大维度,下设16项二级指标,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和研究者等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参考。
2024年,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的港口,连续15年蝉联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桂冠,彰显了上海港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的地位。指数结果显示,“十四五”期间,上海较新加坡、伦敦两大“国际顶流”的得分差距总体呈收窄趋势,其中上海较伦敦的分差由2021年的0.38分收窄至2025年的0.01分。
航运业既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支柱,也是碳排放的“大户”。面对绿色低碳转型大趋势,全球主要航运中心都在抢抓“换道超车”窗口期。以绿色燃料加注为例,据该报告统计,已有多地提出要建设全球船用绿色燃料加注中心。
人工智能是另一个决定全球航运中心格局的“胜负手”。近期开工的上海港罗泾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目标打造“全球智能码头新标杆”,依托ai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全面实现码头设备的智能化运转。上港集团推出“maas ai助手”,能够实时解析船期、靠泊、箱货、装卸、放关等数据,为港口运营各环节的协同作业提供有力支持,显著提升了港口的对外综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