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海关获悉,今年1—5月,山东船舶、海工装备出口值已超17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80%。
近日,在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通关保障下,3座大型自升式海上作业支持平台在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顺利建造完成,启程发往沙特。 “我们作为自升式支持平台领域的头部企业,已具备从设计、核心部件制造到总装的全产业链建造能力。深水作业平台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分段建造工艺,可以针对不同海域环境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平台设计方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海工平台工程所技术员顾志同介绍。
随着海洋装备由近海向深远海进发,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程度的优化,产业链从总装建造向配套设备和零部件制造领域不断延伸。在青岛西海岸,就分布着50余家船舶制造与海工企业,形成了以船舶海工装备制造为龙头、配套产业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强大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效应不仅体现在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也体现在链主企业之间的横向协作、优势互补。”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物资保障部外协主管宋增涛表示,依托于周边加工、制作、物流等企业集群对配套的支持,该公司在建平台大约30%的物料均由本地集群供应,采购半径有效缩短,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目前,该公司已与多个世界大型港口运营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建外贸平台及港机设备40余台,订单交付日期已经排到2027年。
全媒记者 杨瑾 通讯员 高卓 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