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金山在重庆召开的2025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上表示,近年来上港集团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实现了海铁联运业务跨越式增长。2024年,上海港海铁联运集装箱超过90万TEU,同比增长超过40%;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9.4%。这是上港集团在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深化机制规则“软联通”、加速数字信息“智联通”、贯彻绿色理念“绿联通”等方面持续努力的成果。
顾金山指出,携手共进,融合创新,深化港航铁协同,推进海铁联运一体化要锚定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推动有条件的港区实现铁路专用线直达码头前沿。科学规划和建设内陆集疏运枢纽节点(内陆港/无水港),并加强其与沿海主要港口的铁路干线连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高效衔接的“通道+枢纽+网络”体系。鼓励枢纽联动,例如,探索以上海港、重庆港等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联动长江沿线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共建跨区域的多式联运集散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网络效率。
第二,加速标准统一,促进规则制度“软联通”。标准和规则的不统一是制约多式联运效率提升的关键瓶颈。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单证标准的统一化和电子化进程,大力推广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多式联运“一单制”,并探索赋予其物权凭证功能,便利贸易融资。推动建立跨运输方式、跨区域、跨部门统一协调的操作规程和服务规范,例如,在运载单元、装载加固、信息交换、安全管理等方面,逐步实现标准对接、规则互认,减少转换环节的制度性成本。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前瞻性。
第三,深化数据共享,构建智慧协同信息生态。数字化是实现海铁联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打破信息壁垒,推动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港口、铁路、航运、公路、航空、海关、货主等各方数据资源,实现物流信息全链条的互联共享和实时追踪。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多式联运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运输路径和配载方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货物状态的实时感知与风险预警,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可信与高效流转。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确保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可靠运行。
第四,创新合作模式,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合作创新,共同做大做强海铁联运市场。鼓励港口、铁路、航运、物流企业之间开展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例如,组建合资公司、成立业务联盟、共享设施资源、联合开发市场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共同体。支持发展专业的第三方、第四方多式联运经营人,提供“门到门”“一站式”全程综合物流解决方案。营造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鼓励良性竞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服务能力。
第五,坚持绿色导向,推动可持续低碳发展。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必须将绿色低碳发展贯穿于海铁联运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持续优化运输结构,引导更多适铁、适水货物向铁路和水路转移。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装备,例如,鼓励使用电力或LNG动力的机车、船舶、车辆,在港口、场站、物流园区布局充换电、加氢、LNG加注等配套设施。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升运输组织效率,减少空驶率和迂回运输,降低单位运输周转量的能耗和碳排放。探索建立多式联运碳排放核算标准和绿色认证体系,引导行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未来,上港集团将秉持开放、合作、创新、共赢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低碳为底色,共同破解发展难题,共享发展机遇,与行业一道更好地服务国家经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