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初心守望 美越千年

  —— 秦皇岛海事局助力辖区绿色发展

  一脉青山,山光积翠;一汪碧水,水色含青。美丽的海水、优质的海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让秦皇岛有着 “天堂之城”的美誉,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上千万游客前来避暑观光。但是受渤海海水自净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地理条件的制约,让秦皇岛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海洋环境治理任务。

  面对这艰巨的任务,近年来秦皇岛海事部门通过24小时坚守、多方携手、科技引领等举措,使得辖区碧海金沙“驻颜有术”,“绿水青山”静好如初,秦皇岛海事人也被群众和游客亲切地称为“蓝色海岸线的忠诚守护者”。

  从脚下开始 24小时坚守共谱“绿色答卷”

  举世闻名的北戴河是秦皇岛旅游打卡必去之处,百公里岸线上分布着9大景区、30多个海水浴场、近40个出船点。面对蓝天碧海风景如画的海湾,人们很难想到,向北不到20公里,就是年通航近2万艘次、吞吐量2亿多吨的“北煤南运”海上大通道重要枢纽港——秦皇岛港。

  “海事监管必须深入现场,要不怕苦不怕累。”秦皇岛东港海事处处长龙海成说道:“港口24小时作业,海事监管就要24小时不松懈,对于到港船舶检查,我们要做到全覆盖;而对于船舶油类污染物接收作业,我们也要做到100%现场监护。”据统计,仅2019年上半年秦皇岛海事部门实施船舶防污染登轮检查500余艘次,有效保障了秦皇岛辖区水域环境绿色清洁。

  同时,秦皇岛海事部门始终坚持紧抓基础工作,辖区16艘港内涉污作业船舶、312艘旅游船艇实施“一船一 档”,相关船舶的长期停靠点、油污水存量、船舶作业、船舶铅封等信息,在厚厚的档案中都进行了详细记载,依据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管理,并根据风险等级定期开展隐患排查。

  “我们对船舶涉污风险隐患实施问题‘销号’制度。” 秦皇岛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处长贺春江介绍,“比如针对港内作业船舶污油水、残油等污染隐患问题,在3月至4月集中开展专项摸底调研,逐艘船、逐家公司跑,督促相关船舶在旅游旺季前完成250多立方米污油水接收和排污管系铅封工作,从源头消除污染隐患,给问题‘销号’。”

  “去过很多地方,秦皇岛是‘越来越美’的典型代表。”贺春江表示,很多来过秦皇岛的人都会忍不住再次前来,而这样的“好口碑”与秦皇岛海事人的坚守密不可分。未来几个月,世界各地无数游客即将蜂拥而至,秦皇岛海事人也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

  四方联动 打赢“蓝天保卫战”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船舶污染防治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想要真正解决好相关问题,必须多方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蛇打七寸,2016年秦皇岛海事局主动与环境保护、海洋渔业等部门沟通交流,构建船舶油类污染物接收作业监管闭环;同时,瞄准关键点,积极推进船舶使用低硫燃油、靠泊接用岸电等节能减排关键方案落地生根。

  “社会力量参与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着低端重复投入、人员分散等情况,既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又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中国船舶燃料河北有限公司安监部经理赵玉峰从事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多年,对相关问题见解深刻,“海事部门号召大家拧成一股绳,港航企业共同投资、共同受益,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困难得到了很大缓解。”

  众人拾柴火焰高。近年来,秦皇岛海事局积极践行和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辖区船舶污染治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得 到提升。

  “我去年参加了3期船舶污染应急技能培训。”于书永是秦皇岛洁海船舶污染物清除有限公司的应急操作人员,也是秦皇岛海事局相关培训活动的常客,“我们培训的内容既有清污设备、清污器材的使用,也有法律法规、 油品和化学品特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应急有用,还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日常工作。”

  “双赢”局面激发了企业的参与热情,2019年,23家旅游船艇经营单位组建了秦皇岛市第一支船舶污染应急反应志愿者队伍,辖区港航企业完成了“被动管理”向“主动保障”的角色转变。

  如今,地方政府、行业主管机关、港航企业、社会志愿者“四方联动”,紧紧握成了防治船舶污染的铁拳,为全力以赴打赢“蓝天保卫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栖巡视 “碧海金沙”智能守护

  “过去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画面,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身边。”从事海事管理工作20多年的秦皇岛海事局海巡执法支队队长梁震,见证了现场监管由“摩托 车”“两只眼”向“海陆空三栖巡视”的巨大飞跃。

  2019年,最新的“海上安保前线指挥部”正式进入秦皇岛智能监管“大家庭”,它不仅是旅游旺季期间开展应急指挥的“大脑”,而且也实现了无人机、海巡船艇、 现场监管人员“海陆空”视频信号的实时接入,具备日常监控、信息统筹、综合协调等功能,是发现船舶污染的 “眼睛”,也是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的“心脏”。

  2019年6月,立足快速反应而诞生的“海事应急1” 趸船在秦皇岛辖区正式投入使用,其配备的新型快艇, 可在近岸区域实现应急人员、物资的快速投送,填补了移 动式综合海上溢油应急设备点的空白,也大幅缩短了人员集结、应急物资调配所需的时间,显著提高了应急响应效率。

  “目前,新型雷达溢油监视监控系统正在我中心测试。”秦皇岛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孙大庆介绍船舶污染监控新设备时说,“随着系统测试成熟,投入使用,我们可以对海洋污染物实施更大范围的实时监控,为船舶污染防治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这片海,我守了大半辈子,一直这么美。我们还要 继续守下去,千百年后会更美。”55岁的一线工作人员刘 滨立如今依然坚持每天步行3万余步完成“责任分段”现 场巡视的工作任务。在谈及他守着的这片海、这段沙滩 之时,刘滨立言道:“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秦皇 岛才能永葆生机活力,而我作为秦皇岛海事部门中的一 员,也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天堂之城’更美 更好的明天,去坚守、去奋斗!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