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全球集装箱班轮准班率指数

  11月28日,2019上海航运交易论坛在沪举行,主题为“航运风险的应变之策”。论坛上,上海航运交易所首次对外发布了全球集装箱班轮准班率指数(GCSP)。

  据悉,GCSP由上海航运交易所联合货讯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利用全球集装箱船舶实时运行大数据,衡量各大班轮联盟、集装箱班轮公司在全球主要港口航线的服务水平,打造衡量全球集装箱班轮服务品质的“刻度尺”。

  GCSP由到离港准班率、收发货准班率和班期综合服务水平指数等构成。具体包括:主干航线准班率、全球主要班轮公司与联盟准班率、全球主要班轮公司与联盟分航线准班率和全球主要港口班轮准班率等。

  GCSP统计了今年前十个月的数据,于28日公开发布了《2019年全球集装箱班轮准班率报告》(下称《报告》)。

  航线:

  据《报告》显示,在全球从亚洲出发的九大主干航线上,澳新、南美、地中海、欧洲和波斯湾航线准班率排名前五。

  其中,亚洲-澳新航线位居榜首,这主要是由于澳洲岸线资源充足,码头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得到保障。

  而受非洲薄弱的基础设施、恶劣的气候等影响,亚洲与非洲直接相连的两条主干航线(亚洲-西非、亚洲-南非)准班率不理想。

  公司与联盟:

  《报告》还提供了最受业界关注的主要班轮公司与联盟的准班率情况。

  班轮公司方面,GCSP选择的样本是经营全球主干航线的班轮公司中运力排在前15位的班轮公司,具体包括: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中远海运集运、达飞轮船、长荣海运、东方海外、总统轮船、赫伯罗特、阳明海运、海洋网联、现代商船、万海航运、以星航运、太平船务和汉堡南美。

  据全球航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统计,这15大班轮公司的运力规模约占全球集装箱船舶总运力的85.6%。

  《报告》显示,2019年前10月,综合准班率前5名分别是万海航运、东方海外、马士基航运、中远海运集运和长荣海运。除了马士基航运,其他四家班轮公司均来自中国(含香港、台湾);综合准班率不尽如人意的是海洋网联和地中海航运。

  前10月,班轮公司综合准班率的成分指数——到离港准班率与收发货准班率,各大班轮公司表现稍有不同。

  其中,万海航运的到离港准班率为80.0%,反映该企业航线设计的科学性,当然,万海航运主干航线挂靠次数也较少。中远海运集运主干航线的收发货准班率达到80.20%,反映该企业在航班运营与船期服务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万海航运的到离港准班率排第一。

  中远海运集运主干航线的收发货准班率排第一。从反映综合准班率与挂靠次数的综合服务水平角度看,前10月,全球排列前5名的班轮公司分别是马士基航运(14.9)、中远海运(10.0)、达飞轮船(9.3)、长荣海运(7.6)和海洋网联(6.8)。

  在全球三大班轮联盟中,2M综合准班率最高,达到77.9%;海洋联盟各成员表现较均衡,综合准班率为74.6%;THE综合准班率为59.0%。

  港口:

  今年前10个月,全球50个主要港口主干航线的准班率参差不齐,呈现出以下趋势:欧洲港口因部分班轮公司自营码头带动总体准班率明显提升;亚洲部分港口能力不足导致准班率偏低;非洲港口受制于港口和集疏运基础设施落后,准班率偏差。

  排行表1:按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

  排行表2:按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具体排名来看,澳新区域的奥克兰港成为准班率最高的港口;全球主要港口中有7大港口准班率低于 60%,其中就有上海港(59.5%)和宁波—舟山港(59.2%),分列倒数第七、第六。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准班率较低的主因是港口能力限制和进港航道影响,另外也反映了这两大港口业务十分繁忙,毕竟上海港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排第三。

  从港口综合服务水平来看,前10月,亚洲几大港口的服务水平最高,排名前6名的港口分别为新加坡港服务水平为7.6;深圳港为6.6;上海港为5.8;釜山港为4.9;宁波舟山港为4.7;香港港为4.3。

  事实上,现代航运物流业正在经历规模化、数字化、环保化、精细化等重大历史变革。航运作为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最关键的环节,航次准班与否直接关系到供应链的整体效率。这些衡量指标在航空运输业已成熟,比如可以用“飞常准”查看飞机航班准班率,近两年也开始在航运业出现。

  同日,上海航运交易所还基于“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发布了沿海散货运价指数挂钩合同范本。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介绍合同范本,沿海运输市场化程度日高,运价波动愈加频繁。目前,沿海煤炭运输超过50%的运输量采用挂钩上海航交所“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的模式,但因为之前没有合同范本,合同签约双方磋商时间冗长,也易在执行合同时产生纠纷,一份考虑周全、相对标准化的合同范本成为了沿海运输市场的客观需要。它将推动传统沿海散货运输市场定价模式的变革。

  公开资料显示,自1998年上海航运交易所首次发布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以来,至今已陆续发布十多类指数,初步形成了上海航运指数系列。这不仅全面反映国际、国内航运市场变化,成为了“晴雨表”和“风向标”,还被采信进入国家统计局大数据平台;而以运价指数为结算标准的指数挂钩协议、指数衍生品交易,也创新了海运业定价、交易模式,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争取定价权和话语权奠定了基础。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