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见证40年】改革激活长江航运——访原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国英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江航运与改革开放同步,也发生了沧桑巨变。1978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4000万吨,到2017年已达到25亿吨,早已超越了美国密西西比河。长江已成为世界上货运量最大、通航最为繁忙的河流。”回顾长江航运发展的非凡历程,84岁的原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局长唐国英感慨,“如今长江航运取得的历史性飞跃,都离不开1984年开始的长江航运管理体制改革。”

  唐国英,1951年参加长江航运工作,1983年年底任长航局局长,成为改革开放后长江航运首次管理体制改革的执行者。在他看来,长江航运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正是源于几代长航人砥砺奋进、接力前行,不断推进长江航运管理体制改革,释放长江航运生产力。

  “长江航运是交通运输系统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三打3000万”的口号响彻长江全线,其意思就是要用3年时间来实现长江干线年货运量3000万吨的目标。1977年12月31日,长航系统在湖北武汉召开祝捷会,庆祝目标实现。

  “3000万,纵向来看还算可观。但这个数字与同时期的欧洲莱茵河相比差距甚远,与美国密西西比河相较更是悬殊。”唐国英介绍,1978年7月,交通部指派长航负责人考察莱茵河航运,并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提交了考察报告。“之后,中央领导多次来长江考察,都提到了长江航运没有发挥好作用,让一江春水白白向东流。沿江各省也纷纷反映,长江航运不能搞独家经营,各省的航运发展不起来。”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会议刚结束,交通部组团奔赴美国密西西比河考察,在考察报告中,考察组建议改革长江航运管理体制,实施政企分开。

  “改革开放以前,长江航运实行的是政企合一、高度集中的托拉斯体制。”唐国英回忆,“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这种体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开放搞活的新要求下,这种体制变得僵化,制约了航运进一步发展的活力。”

  1980年5月,国务院听取交通部汇报后,决定由国家经委和交通部牵头、沿江省市和长航局参加,组建长江航运体制改革调研组,长江航运改革呼之欲出。随后,调研组用3个月的时间从四川到上海,对长江航运现状、发展需求、体制模式进行了全面调研和论证,提交了一份事关长江航运改革方向、路径与举措的建议。在这份建议的基础上,交通部形成了长江航运体制改革方案。

  1983年3月,《国务院批转交通部关于长江航运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简称《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改革方案》要求,按照“政企分开,港口、航政和航运分管,统一政令,分级管理”的原则,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运输企业体制、港口体制三大改革。《改革方案》还要求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长江实行多家经营,港口对所有船舶开放,鼓励各种新形式的竞争与联合,推行经济责任制。长江航运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

  “回顾长江航运体制改革的起因与动议过程,长江航运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顺应历史潮流,率先在交通运输领域举起改革开放的大旗。可以说,长江航运是交通运输系统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唐国英表示。

  理顺长江航运体制机制

  1984年1月1日,《交通部关于长江航运体制改革方案(摘要)》正式施行,撤销长江航运管理局,组建长江航务管理局,成立长江轮船总公司。自此,以政企分开作为第一步的长江航运体制改革揭开了新篇章,长江航运全面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转轨。

  转变并非易事。上任长航局局长之初,摆在唐国英面前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港航分管。“港口与航运企业分开后,彼此不习惯。以前长江港口与干线航运都由长航总调度指挥,对于港口而言,生产考核指标是发运量,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两条线,对船舶的服务费实行内部包干。对于航运企业而言,船舶到了港口,锚一抛就完了,港口来取送。”唐国英说。

  通过大量调研,长航局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明确了港口收费费率,新征船舶港务费和货物港务费,改内部核算为独立核算,改考核指标为吞吐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对所有船舶开放等,港航分管的机制开始高效运行。随后,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由交通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的长江干线港口管理权逐步下放,实行一城一港、政企分开。到2002年,长江干线25个港口的管辖权完全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

  1983年,交通部宣布长江“有河大家走船”,沿江地方开始参与干线运输,但到1984年6月,运输市场矛盾凸显。“出现了地方船舶过葛洲坝船闸难,小吨位船舶绞滩难,进干线船舶因缺乏专业组织引航难,船舶跨省供油难等情况。”谈到破解之法,唐国英记忆犹新。长航局成立了小闸管理处、10个小轮绞滩站、5个引航中心以及供油站,用半年的时间一一理顺。长江航运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运输市场新格局。

  “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要变过来很不容易。但随着我们一往无前地推动改革开放,用智慧和双手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解放,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唐国英告诉记者,长航局按照“政企、事企、政事”分开原则继续推动改革前行,到本世纪初,先后完成了海事统一管理、公安离企归政、航道疏养分开等一系列改革。

  促进航运生产力发展

  “长江航运的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目的是为了搞活港航企业,促进航运生产力的发展。长航局作为交通部派驻机构,其主要任务就是为港航企业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维护秩序、促进发展。”谈到《改革方案》,唐国英充满激情。

  随着长江航运市场双向开放,航运市场呈现百舸争流的新局面。1984年年底,400多家航运企业进入长江;到1985年,长江水系已拥有航运企业800多家,运输船舶7.7万余艘。1983年5月,第一艘外轮停靠张家港后,长江港口陆续对外轮开放,长江内河航道成为对外籍船舶开放的国际水道。

  港口下放后,激发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建设港口的积极性。吊桥林立、繁忙有序的港口逐渐成为沿江城市的名片。

  同时,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理顺,使得国家对引领长江航运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一方面,国家对长江航运基本建设的投资显著增长,另一方面,长航局系统在航运管理、安全保障、治安防控等方面的手段能力也显著增强,为长江航运科学、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改革永远在路上。2016年,交通运输部党组作出了深化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定,以进一步强化长航局作为部派出机构的地位和作用、理顺长江干线海事和航道管理体制、推进长江通信和引航体制改革、在长江干线实行水上综合执法、对长江航道管理实行政事企分开。经过改革,长江航运“统一政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执法、统一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的管理模式正式确立。如今,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已经连续多年领跑世界内河,船舶平均吨位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亿吨大港从无到有,增长到14个……

  “长江航运改革开放要靠一代代长航人接续前行。正是因为几代长航人向着改革发展这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才使得长江航运一改落后面貌,生机勃发。”唐国英欣慰地说。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