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海丝指数”亮相全球之后,宁波在“港口指数”建设中取得重大突破。5月16日,在全市首次港口经济监测分析工作会议上,“宁波港口指数编委会”正式成立,这将加快和推动“宁波港口指数”(Ningbo Port Index,NPI)的编制和发布工作。
“港口指数编委会”究竟是干什么的?
记者了解到,该编委会旨在通过编制和发布“宁波港口指数”,反映港口发展水平,衡量市场当下景气程度,预测行业总体发展趋势,为企业经营决策、为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市场动态监测提供参考。
以港兴城、港城共生。港口不仅反映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显示地区经济的景气程度。长久以来,港口对城市发展的经济贡献价值和影响程度仍缺乏较为深入的分析。以宁波舟山港为例,2017年成为全球首个吞吐量超“10亿吨”的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虽然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大,但是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与城市自身产业发展、与城市后方经济腹地并没有很好地联动起来。
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副局长林建亚表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固然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港口经济缺乏专业分析、对自身竞争地位了解还不够深入。”
为了弥补这个短板,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宁波航交所于2016年建成宁波港口经济监测分析平台(以下称“平台”)并于当年8月成功运行。运行一年多来,平台用户已涵盖宁波、温州、台州、嘉兴等地约200家港口企业,采集的数据可信度高、时效性强。
据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局长葛更坚介绍,“宁波港口指数”基于平台采集的样本港口企业大数据编制而成,是反映港口发展水平,衡量市场当下景气程度,体现从业人员信心、预测行业发展趋势的一组综合指数。该指数对港口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和综合研判,不仅可以把握港口业当前经营动态,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预测港口业长期发展趋势,提供港口间横向比较的依据,为行业主管部门针对性地制定港口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葛更坚表示,“宁波港口指数”实现了大数据与港口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深化港口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据了解,数字经济是宁波2018年“一号工程”,其中重点聚焦智能港航等领域。当前,宁波“六争攻坚”战略正在深入实施,而“港口经济监测分析平台和宁波港口指数编制,为港航部门落实推进“六争攻坚”任务、推动宁波港航物流高质量发展、以及抓好数字经济在港口行业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葛更坚说。
【浙江新闻+】
“宁波港口指数”发展路径
浙江是海洋经济大省,地理条件优越,港口资源丰富。一直以来,浙江高度重视港口航运业发展。2017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吞吐量超“10亿吨”的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虽然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很大,但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与城市自身产业发展、与城市后方经济腹地并没有很好地联动起来。
究其原因,既与港口产业链条和层次不优有关,比如,港航基础产业发展比较充分,但高端港航物流服务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同时,对自身港口经济缺乏专业分析、对自身竞争地位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交通强国”战略稳步推进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关口,建立高效的港口运行监测系统、研究预判港口运行发展趋势、科学评价港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基于此,在2016年,省港航局委托宁波港航局和宁波航交所,开展了港口经济监测分析平台的开发工作。同年8月,在宁波港航局、宁波航交所和各监测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平台正式在宁波成功试运行。
根据计划,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省内沿海港口的推广使用全覆盖。目前,平台用户已涵盖宁波、温州、台州、嘉兴等地约200家港口企业,采集的数据可信度高、时效性强,为下步开展全省沿海港口经济运行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基于港口经济监测分析,以及去年9月通过验收的《宁波港口指数编制研究》课题成果,目前,宁波港航局和宁波航交所已联合研发完成“宁波港口指数”,并将在今年6月举办的“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