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政府辅助网站
中国工程师见证汉班托塔港涅槃重生

  汉班托塔位于斯里兰卡最南端,距离印度洋上的主航运线仅10海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让这个昔日的小渔村遭受了巨大损失。从灾后重建,到之后的汉班托塔港项目建设,为了让这里重现活力,有一位中国工程师在这里坚守了13年。

  “放水仪式的时候,汽车在十公里以外就开不动了,很多当地民众只好把车停在原地,步行将近10公里走到这里来参加这个仪式,老百姓对这个项目充满了希望。”夏林是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汉班托塔港口二期工程项目总工程师,今年63岁,他所描述的,就是项目一期工程放水时的场景。

  200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海啸,让包括汉班托塔在内的斯里兰卡南部沿海地区遭受巨大损失,而当时的斯里兰卡经济拮据、救灾能力较弱,中国港湾算是第一个出来帮助救灾的外国公司。而夏林就是那时被派到斯里兰卡来的。据他回忆,由于海啸的冲击,当时汉班托塔地区可以说是一片荒芜,什么都没有,完全是从头做起,清理、帮助建设渔港,夏林在汉班托塔的工作就是这样开始的。

  2005年,夏林所在公司的援建工作初步结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斯里兰卡长达二十多年的内战也趋于结束。为了重振斯里兰卡经济,斯里兰卡政府决定把南部的汉班托塔打造成为斯里兰卡的工业基地,汉班托塔港的项目也就应运而生。斯里兰卡政府将这个项目交给了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而有着多年港口建设经验的夏林也跟随公司一起留了下来。

  根据夏林回忆,汉班托塔港工程一期项目于2007年10月正式开始,当时斯里兰卡国内的泰米尔猛虎组织还没有被完全消灭,该工程是斯里兰卡内战后的第一个大工程,可以说是整个斯里兰卡人关注的焦点。他说:“他们对于汉班托塔地区的发展,对他们国家的兴旺崛起或者说是今后的发达还是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他们原来的总统拉贾帕克萨在电视讲话中曾表示,‘我们这个国家是有希望的,你们就去参观这个汉班托塔港口工程,斯里兰卡的希望就会从这里开始’。”

  伴随着港口项目的开工,作为中方总工程师,夏林一直想的是用最合理的设计和最省钱的方法打造汉班托塔港。同时他也一直强调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兼顾当地的环境保护。因为他认为只有尽可能地从更加经济和长远的角度去设计,才能真正让当地人民了解到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民的用心与善意。他说:“咱们一定要把最先进的东西带给这个国家,对于花的每一分钱,都当成咱们自己国家纳税人的钱一样,你有了这个底线,在决策的时候就会不一样了。”

  在重视项目施工的同时,夏林和他的同事还特别重视对当地员工的培养。据夏林介绍,现在当地员工和中国员工的比例能达到6:1,但当地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这虽然对夏林所在公司有一定的损失,但另一方面夏林也觉得通过自己公司对员工的培养,让很多当地人有了一技之长,这也是对当地就业做出了贡献。

  2011年,汉班托塔港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完工,2016年,一期项目已经实现满负荷运转。目前港口的二期工程也已基本完工,建成后的汉班托塔港拥有8个10万吨级的码头,而且依托港口建造工业园区的计划也已经启动。对此,夏林认为:“如果想要把港口盘活,必须要有后方工业园的发展,工业园的发展会带动当地的就业,带动来料加工,带动货物的进出港口。越盘活,越兴旺,港口的利用率越高,一方面是带动了斯里兰卡的就业,一方面带动了斯里兰卡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

  13年坚守在汉班托塔,夏林见证了汉班托塔从昔日的小渔村变成今天的现代化港口,一路走来,看着这里从灌木丛变成了成熟的深水港,夏林心里既自豪也愧疚,愧疚的是自己常年在外,没能够陪伴自己的家人。

  如今年过六旬的他表示,等到工程彻底完工,他也就要退休了,在提及对汉班托塔港的期待时,夏林表示:“所以说现在从业47年了,这个专业我不会改了,只是希望这10年的心血做出来的这个港口能有一个很好的运营结果,不要使我们的投资晒太阳!”

 
相关附件下载
  • 相关新闻
    今日热点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 沪ICP备: 沪B2-20050110-1     沪公网安备: 31022102000185号